欢迎访问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官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实验室 > 化工实验室 > 化工产品

平均粒度、激光粒度检测

发布日期: 2025-05-15 04:30:00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04:30

平均粒度、激光粒度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

点 击 解 答  

平均粒度与激光粒度检测的重要性

在材料科学、化工、制药、食品工业等领域,颗粒物料的粒度分布是影响产品性能的关键参数之一。平均粒度作为粒度分布的集中体现,直接关系到材料的流动性、溶解性、反应活性及终产品的质量稳定性。例如,在制药行业中,药物颗粒的均匀性会影响其生物利用度;在涂料工业中,颜料颗粒的尺寸决定了涂层的遮盖力和光泽度。因此,准确测定颗粒的平均粒度及分布范围,对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激光粒度检测技术因其非接触、高精度、快速分析等优势,已成为当前主流的颗粒表征手段。通过测量颗粒对激光的散射特性,能够实现从纳米到毫米级颗粒的快速检测,尤其适用于复杂分散体系的动态分析。

检测项目与核心参数

在激光粒度检测中,核心检测项目包括:

  • 平均粒径(D50):代表样本中50%颗粒的粒径低于该值
  • 粒度分布范围(D10/D90):分别表征10%和90%颗粒的粒径临界值
  • 比表面积:基于粒度分布计算的单位质量颗粒总表面积
  • 分散度(Span值):反映粒径分布的宽窄程度,计算公式为(D90-D10)/D50

主流检测仪器类型

根据测量原理和应用场景,常用仪器可分为三类:

  1. 静态激光散射仪:基于Mie理论,通过多角度散射光强分布反演粒径,适用于0.1-3000μm范围
  2. 动态光散射仪(DLS):利用布朗运动引起的散射光波动分析纳米颗粒(1nm-3μm)
  3. 图像法粒度仪:结合光学显微成像与图像处理技术,提供形貌学信息

标准检测方法与流程

典型检测流程包括以下关键步骤:

  1. 样品制备:根据材料特性选择干法或湿法分散,确保颗粒充分解团聚
  2. 背景校准:测量纯分散介质(如水或空气)的散射本底值
  3. 光学参数设置:输入材料折射率、吸收率等光学常数
  4. 数据采集:通过自动或手动模式获取稳定的散射信号
  5. 模型反演:采用Mie理论或Fraunhofer算法解析粒径分布

通用检测标准

主要参考标准包括:

  • ISO 13320:2020:激光衍射法粒度分析的一般原则
  • ASTM E799-03:通过液体载带法测定颗粒尺寸的标准方法
  • USP<429>(美国药典):药品粒度分布的激光衍射测定规范
  • GB/T 19077-2016:中国标准中的粒度分布测定方法

以上标准对仪器校准、样品处理、数据验证等环节提出了明确要求,例如ISO 13320规定仪器分辨率应能区分相邻粒径通道10%以上的差异,重复性测试RSD需小于3%。

上一篇:尿液白细胞酯酶检测 下一篇:尿液比密检测
以上是中析研究所平均粒度、激光粒度检测检测服务的相关介绍,如有其他检测需求可咨询在线工程师进行了解!

京ICP备15067471号-35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