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官网!
免费咨询热线
400-635-0567
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和隔离距离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 |
点 击 解 答 ![]() |
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和隔离距离是电气设备安全设计中的核心参数,直接影响设备的绝缘性能和安全可靠性。电气间隙指两个导电部件之间通过空气介质的短直线距离,用于防止高压击穿;爬电距离则是沿绝缘表面测量的短路径,用于避免因污染或潮湿导致的漏电风险;隔离距离则是通过物理隔离措施(如固体绝缘)实现的安全保护距离。这些参数的准确测量对防止电弧放电、短路及人身触电事故至关重要,尤其在高压设备、新能源系统和医疗设备等领域,检测的严谨性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合规性与市场准入。
检测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电气间隙检测:适用于高压设备、电源模块及PCB板中的导体间距测量;
2. 爬电距离检测:针对绝缘材料表面污染或潮湿环境下的路径分析,如开关设备、连接器;
3. 隔离距离验证:用于评估功能绝缘、基本绝缘或双重绝缘的隔离有效性,常见于医疗设备或工业控制系统。
检测需结合设备的工作电压、污染等级(如IEC 60664规定的污染等级1-3)及材料特性(CTI值)综合判定。
主要检测设备包括:
- 高精度游标卡尺/激光测距仪:用于直接测量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精度需达±0.1mm;
- 三维扫描仪:适用于复杂结构件表面路径的自动化测量;
- 绝缘电阻测试仪:验证隔离距离的绝缘性能;
- 污染模拟测试装置:模拟灰尘、湿气等环境条件对爬电距离的影响;
- 高倍率显微镜:辅助微小间隙的精细化测量。
检测流程需遵循以下方法:
1. 直接测量法:通过仪器直接获取两点间短直线或表面路径数据;
2. 替代法:对无法直接测量的区域,采用等效几何模型推算;
3. 计算法:结合电压等级(如额定脉冲电压)、材料组别(CTI值)及污染等级,按标准公式计算小允许距离;
4. 环境模拟测试:在高温高湿或粉尘条件下验证爬电距离的稳定性。
主要依据以下及标准:
- IEC 60664-1: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要求;
- GB/T 16935.1:中国对标IEC标准的绝缘配合规范;
- UL 60950-1:信息技术设备安全通用要求;
- IEC 62368-1:音视频与ICT设备安全标准。
标准中明确规定了不同电压等级(如300V/600V)下的小间隙要求,以及污染等级对应的爬电距离系数(如污染等级2需乘以1.6倍系数)。
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和隔离距离的检测是确保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核心环节。通过科学的检测手段、先进的仪器设备及严格的标准化流程,可有效预防绝缘失效风险,保障产品符合市场准入要求。企业需结合具体应用场景与法规更新,持续优化检测方案,以满足日益严苛的电气安全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