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官网!
免费咨询热线
400-635-0567
钛粉粒度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 |
点 击 解 答 ![]() |
钛粉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生物医疗、化工催化及3D打印等领域的高性能金属粉末。其粒度分布直接影响材料的流动性、填充性、烧结性能及终产品的力学性能。例如,在增材制造中,钛粉的粒度均匀性决定了打印件的致密度和表面精度;在医疗植入体领域,粉末的微纳米级粒度可优化生物相容性。因此,钛粉粒度检测是确保材料质量和工艺稳定性的核心环节。
钛粉粒度检测的核心项目包括:
1. 粒度分布范围:表征粉末中不同粒径颗粒的占比情况;
2. 中位粒径(D50):反映颗粒群的集中趋势;
3. D10/D90值:分别表示10%和90%颗粒对应的粒径,用于评估分布宽度;
4. 比表面积:间接反映颗粒细度及表面活性;
5. 颗粒形貌分析(可选):结合粒度检测评估颗粒的球形度或团聚情况。
常用仪器包括:
1. 激光粒度分析仪:基于光散射原理,适用于0.1-2000μm范围;
2. 动态光散射仪(DLS):专用于纳米级(1nm-1μm)钛粉检测;
3. 扫描电镜(SEM):提供高分辨率形貌与粒径双重分析;
4. 库尔特计数器:通过电阻法测量单颗粒体积粒径;
5. 沉降式粒度仪:基于斯托克斯定律,适合微米级检测。
主流方法及其特点:
1. 激光衍射法(ISO 13320):非破坏性快速检测,需配合超声分散;
2. 动态光散射法(ISO 22412):适用于纳米悬浮液体系;
3. 图像分析法(ASTM B822):通过SEM/TEM图像统计粒径,精度高但耗时;
4. 筛分法(GB/T 1480):传统粗粉(>45μm)检测,成本低但分辨率有限;
5. 气体吸附法(BET):通过氮吸附测定比表面积推算平均粒径。
国内外主要标准包括:
1. GB/T 19077-2016:激光衍射法粒度分析通则;
2. ISO 4497:2020:金属粉末粒度分布的测定-干筛法;
3. ASTM B822-20:金属粉末粒度分布的标准试验方法;
4. JIS Z 8901:2006:试验用粉末粒度测定方法;
5. USP<429>:纳米药物粒度检测指南(适用于医用钛粉)。
实际检测中需根据钛粉粒径范围、应用场景及数据需求选择合适方法,并严格遵循样品分散、仪器校准等预处理流程,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重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