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官网!
免费咨询热线
400-635-0567
细菌菌落总数、初始污染菌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 |
点 击 解 答 ![]() |
在食品、医药、化妆品及环境监测等领域,微生物污染是影响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关键因素。细菌菌落总数(Total Aerobic Microbial Count, TAMC)和初始污染菌(Initial Microbial Load)的检测是评估样品卫生状况的核心指标。细菌菌落总数反映了样品中需氧或兼性厌氧微生物的总量,而初始污染菌则指未经处理前样品中天然存在的微生物数量。这两项检测不仅用于生产过程的卫生控制,还可验证消毒或灭菌工艺的有效性,确保产品符合法规要求,降低致病菌风险。
细菌菌落总数检测:主要针对需氧条件下生长的细菌、酵母菌和霉菌的总体数量,适用于成品、半成品及原料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初始污染菌检测:分析原材料或生产环境中天然携带的微生物负荷,常用于医疗器械、包装材料及生产用水的污染评估。
1. 恒温培养箱:提供微生物生长的恒定温度环境(如30-35℃);
2. 菌落计数器:用于自动化或半自动化计数培养后的菌落;
3. 均质器/震荡仪:确保样品均匀分散以释放微生物;
4. 过滤装置(膜过滤法):用于液体样品的微生物富集;
5. 显微镜与革兰氏染色试剂:辅助鉴定菌群类型。
1. 平板计数法(Pour Plate/Spread Plate)
将样品稀释液接种于琼脂培养基,经培养后统计菌落形成单位(CFU)。适用于固体或高菌量样品,需注意稀释梯度选择。
2. 膜过滤法(Membrane Filtration)
液体样品通过0.45μm滤膜截留微生物,滤膜转移至培养基培养。适用于低菌量检测(如注射用水)或抑菌性样品预处理。
3. MPN法(可能数法)
通过不同稀释梯度的液体培养基生长情况推算微生物浓度,适用于菌落分散度差或需快速判断的样品。
标准:ISO 4833-1:2013(食品与饲料微生物检测)、ISO 11737-1:2018(医疗器械灭菌微生物方法);
国内标准:GB 4789.2-2016(食品安全标准 菌落总数测定)、YY/T 1737-2020(医疗器械初始污染菌检测);
行业规范:USP<61>(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EP 2.6.12(欧洲药典微生物计数法)。
1. 实验环境需符合洁净度要求(如百级层流台);
2. 培养基需进行适用性检查(生长促进试验);
3. 空白对照与阳性对照(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同步实施;
4. 培养时间严格控制在48-72小时(细菌)或5-7天(霉菌酵母菌);
5. 结果报告需注明检测方法、培养条件及单位换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