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官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实验室 > 化工实验室 > 化工产品

I类和Ⅲ类修复材料(粘固材料除外)的工作时间检测

发布日期: 2025-05-20 19:27:03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0日 19:27

I类和Ⅲ类修复材料(粘固材料除外)的工作时间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

点 击 解 答  

I类和Ⅲ类修复材料(粘固材料除外)的工作时间检测

在牙科修复材料的临床应用中,工作时间(Working Time)是衡量材料可操作性的核心参数之一,尤其对I类(用于非应力承载区域)和Ⅲ类(用于临时修复或低应力承载区域)修复材料至关重要。工作时间指材料从混合开始到固化前仍能保持适宜操作性能的时长,直接影响临床操作的性和修复效果。检测工作时间不仅需要科学的方法和仪器,还需严格遵循及行业标准,以确保材料性能的稳定性和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检测项目

工作时间检测主要关注以下内容: 1. **初凝时间**:从材料混合至开始失去流动性的时间; 2. **终凝时间**:材料完全固化所需的时间; 3. **操作时间窗口**:临床可安全操作的时段范围; 4. **温度敏感性**:环境温度对工作时间的影响。 需注意的是,I类和Ⅲ类材料因其用途差异,对工作时间的允许范围可能存在不同要求。

检测仪器

常用的检测设备包括: 1. **维卡仪(Vicat Apparatus)**:通过针入度变化测定初凝和终凝时间; 2. **流变仪(Rheometer)**:监测材料黏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3. **恒温恒湿箱**:模拟不同临床环境条件; 4. **计时器/数据记录系统**:精确记录时间节点。 仪器精度需符合ISO 9917(牙科水基粘固剂)或ASTM C266(凝固时间测试)等标准要求。

检测方法

主流检测方法分为两类: 1. **维卡法**:将标准针垂直插入材料表面,记录穿透阻力达到设定阈值的时间; 2. **流变学法**:通过动态剪切测试,以黏度达到临界值(如初始黏度2倍)为工作时间终点。 测试需在标准环境(23±1℃、相对湿度50±5%)下进行,样品混合比例及操作流程严格按说明书执行。

检测标准

及国内主要参考标准包括: 1. **ISO 9917-1:2007**:牙科水基粘固剂第1部分——粉/液酸碱基粘固剂; 2. **ASTM C266-22**:水硬性粘固剂凝固时间测试方法; 3. **YY/T 0271-2016**:牙科材料凝固时间测试方法(中国医药行业标准)。 检测报告需明确标注测试条件、仪器型号及标准依据,确保结果的可比性和可追溯性。

通过系统化的检测流程和标准化的数据分析,I类和Ⅲ类修复材料的工作时间可得到评估,为临床选择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助力产品研发和质控优化。

上一篇:计算机软件问题检测 下一篇:运输氧浓度检测
以上是中析研究所I类和Ⅲ类修复材料(粘固材料除外)的工作时间检测检测服务的相关介绍,如有其他检测需求可咨询在线工程师进行了解!

前沿科学公众号 前沿科学 微信公众号
中析抖音 中析研究所 抖音
中析公众号 中析研究所 微信公众号
中析快手 中析研究所 快手
中析微视频 中析研究所 微视频
中析小红书 中析研究所 小红书
京ICP备15067471号-35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