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官网!
免费咨询热线
400-635-0567
补体系统试验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 |
点 击 解 答 ![]() |
补体系统作为人体先天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由30余种蛋白质及其受体构成,在病原体清除、炎症反应调节和免疫复合物处理中发挥核心作用。补体系统检测已成为诊断免疫相关疾病、感染性疾病及部分遗传性疾病的关键技术手段。临床实验室通过定量分析补体成分的活性、浓度和功能状态,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血管炎、肾小球肾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病情监测及治疗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1. 总补体活性(CH50/AH50):反映经典/旁路途径的整体功能,是筛查补体系统异常的首选指标
2. C3/C4浓度检测:定量检测补体核心成分,异常降低提示免疫复合物消耗或合成障碍
3. 补体裂解产物(C3a/C5a):监测补体激活程度,判断疾病活动性
4. 特异性成分检测(如C1q、MBL):评估补体特定途径缺陷
5. 补体功能试验:包括溶血试验、调理吞噬试验等
1.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免疫比浊法实现C3/C4快速定量检测
2. 酶标仪:用于ELISA法测定补体裂解产物和特异性抗体
3. 流式细胞仪:检测补体受体表达及膜攻击复合物(MAC)
4. 蛋白电泳系统:分析补体成分的异常条带
5. 全自动化学发光仪:高灵敏度检测低浓度补体成分
1. 免疫比浊法:常规检测C3/C4等主要成分,检测限达5-10mg/dL
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用于检测C3a、C5a等活性产物
3. 溶血活性测定:通过绵羊红细胞溶解试验评估CH50功能
4. 质谱分析技术:用于遗传性补体缺陷的诊断
5. 基因测序技术:检测补体调节蛋白(如H因子)基因突变
1. 标准:遵循CLSI指南(如EP05-A3)建立方法学验证体系
2. 国内规范:执行WS/T 420-2013《补体检测技术要求》
3. 校准溯源:使用WHO标准物质(如ERM-DA470k/IFCC)进行量值传递
4. 室内质控:采用三级质控品(正常/病理/临界值)监控检测系统
5. 室间质评:参与CAP、 等机构的能力验证计划
实验室需特别注意样本处理要求:血清样本应在2小时内分离,避免反复冻融;溶血样本会干扰CH50检测;EDTA抗凝血浆适用于部分成分分析。检测结果需结合临床表现综合解读,如SLE活动期常伴C3/C4显著下降,而遗传性血管性水肿患者可见C1-INH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