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官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实验室 > 化工实验室 > 化工产品

空斑细胞形成检测

发布日期: 2025-05-19 21:26:48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9日 21:26

空斑细胞形成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

点 击 解 答  

空斑细胞形成检测概述

空斑细胞形成检测(Plaque Formation Assay)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病毒学、免疫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关键技术,主要用于评估病毒感染能力、抗体中和活性或特定细胞的功能特性。该检测通过观察单层细胞中因病毒复制或细胞溶解形成的“空斑”(即局部细胞死亡区域),定量分析病毒滴度或效应细胞的活性。近年来,随着医疗和抗病毒药物开发的快速发展,空斑细胞形成检测在疫苗评价、抗病毒药物筛选及免疫治疗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检测项目

空斑细胞形成检测的核心项目包括:
1. 空斑数量统计:计算单位面积内形成的空斑数量,反映病毒或效应细胞的活性;
2. 空斑形态分析:观察空斑大小、边界清晰度及分布特征,评估病毒扩散能力;
3. 空斑形成效率(PFE):综合空斑数量与接种剂量计算效率值;
4. 中和抗体效价测定:通过抗体抑制空斑形成的能力评价其生物活性。

检测仪器

实验需依赖以下关键设备:
1. 倒置显微镜:配备成像系统,用于空斑可视化与图像采集;
2. CO₂细胞培养箱:维持恒温(37℃)、湿度(95%)及5% CO₂环境;
3. 多通道移液器:确保病毒稀释和样本分装的精确性;
4. 流式细胞仪(可选):辅助分析细胞凋亡或感染标志物表达;
5. 图像分析软件(如ImageJ):自动化统计空斑数量与面积。

检测方法

标准操作流程包含以下步骤:
1. 细胞单层制备:将宿主细胞(如Vero、MDCK)接种至6孔板,培养至90%融合;
2. 样本感染/共培养:梯度稀释病毒或效应细胞后加入孔板,37℃吸附1-2小时;
3. 覆盖琼脂糖层:使用含中性红染料的半固体培养基覆盖,限制病毒扩散;
4. 孵育与显影:培养2-7天(视病毒复制周期),空斑区域因细胞死亡无法染色而显色;
5. 数据采集与分析:通过显微镜计数空斑,按公式计算病毒滴度(PFU/mL)。

检测标准

实验需严格遵循以下规范:
1. ISO 15189:2012: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2. WHO病毒学检测指南:针对流感病毒、登革热病毒等的标准化空斑实验方案;
3. CLSI M53-A:细胞培养中病毒滴度测定的性能标准;
4. 内部质控标准:包括细胞存活率(≥95%)、阴性对照无空斑、重复实验CV值≤15%。
需定期进行标准品(如已知滴度的参考病毒株)校准,并通过盲样测试验证检测系统的灵敏度与特异性。

上一篇:半体内血栓形成检测 下一篇:皮肤致敏(最大剂量法)检测
以上是中析研究所空斑细胞形成检测检测服务的相关介绍,如有其他检测需求可咨询在线工程师进行了解!

前沿科学公众号 前沿科学 微信公众号
中析抖音 中析研究所 抖音
中析公众号 中析研究所 微信公众号
中析快手 中析研究所 快手
中析微视频 中析研究所 微视频
中析小红书 中析研究所 小红书
京ICP备15067471号-35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