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官网!
免费咨询热线
400-635-0567
屈光度调节范围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 |
点 击 解 答 ![]() |
屈光度调节范围是衡量人眼或光学设备(如眼镜、隐形眼镜、相机镜头等)对焦距调节能力的关键指标,直接关系到视觉清晰度和使用舒适性。在眼科医学、眼镜制造、光学仪器生产等领域,检测屈光度调节范围对产品质量控制、视觉矫正方案的制定以及设备性能优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科学检测,可评估眼睛的调节功能是否正常,或验证光学产品是否达到设计要求,从而保障用户使用安全与体验。
屈光度调节范围检测的核心项目包括:
1. 调节幅度:测量眼睛或设备能够调节的大屈光度范围,通常以“D”(屈光度)为单位;
2. 调节灵敏度:评估从远距离到近距离(或反之)的调节速度与准确性;
3. 调节滞后/超前量:检测实际调节值与理论需求的偏差,用于分析视觉疲劳或光学设计缺陷;
4. 动态稳定性:在长时间使用或环境变化下,屈光度调节能力的维持情况。
常用检测仪器包括:
1. 自动验光仪(Auto Refractor):通过红外线或可见光快速测量屈光度变化;
2. 调节训练仪(Accommodative Trainer):用于动态调节能力测试;
3. 焦度计(Lensometer):精密测量镜片屈光度,验证产品参数;
4. 眼动追踪系统:结合瞳孔反应分析调节过程的生理机制。
主要检测方法分为以下步骤:
1. 准备工作:校准仪器,确保测试环境光照度符合标准(通常为500-1000 Lux);
2. 调节幅度测量:采用“移近法”或“负镜片法”,记录受试者能清晰辨认的小视标距离对应的屈光度;
3. 动态灵敏度测试:通过交替显示远/近视标,统计单位时间内成功调节次数;
4. 数据采集与分析:利用仪器软件自动生成调节曲线,计算滞后量及稳定性指标。
及国内主要遵循以下标准:
1. ISO 10939:2017:眼科仪器——验光机的性能要求与测试方法;
2. ANSI Z80.11-2020:眼镜镜片屈光度公差标准;
3. GB/T 26397-2021:眼科光学测量仪器通用技术要求;
4. ISO 8980-1:2022:未切割镜片的光学性能与测试规范。
规范的检测流程与标准化的设备应用,可确保屈光度调节范围数据的可靠性与可比性,为临床诊断、产品研发和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