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官网!
免费咨询热线
400-635-0567
光纤链路和信道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 |
点 击 解 答 ![]() |
为方便数据通信方面的交流,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给出了与信息处理领域相关的概念的术语和定义,并明确了这些条目之间的关系。 本标准定义了有关数据通信、信号,数据链路、数据网络等概念。
本标准规定了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的基本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电力系统二次回路所用有或无继电器、量度继电器、保护装置、安全自动装置(保护装置和安全自动装置以下简称装置)及其接口设备等产品的试验。
本标准规定了公路通信网在规划、设计、组网时应遵循的基本技术要求和系统设备的基本配置原则。本标准适用于公路通信网的新建和改建工程。
本标准规定了广播电视的主要术语和定义。本标准适用于广播电视系统。
本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标准的目的是为协调系统互连各类标准的制定提供共同的基础,同时,使得现有的标准也能在整个参考模型之内有所体现。 开放系统互连(OSI)这个术语仅限于在彼此“开放”的系统之间交换信息的标准,各系统通过联合作用适当的标准而实现信息交换。 系统是开放的并不隐含特殊的系统实现,也不隐含互连的技术或方法,而是指各系统相识别并且支持适当的标准。 本参考模型的另一个目的是规定制定标准或修订标准的范围,并且为保持所有相关标准的相容性提供共同的参考。本参考模型既不作为具体实现的规范,也不作为鉴定具体实现一致的根据,而且也不提供精确定义互连体系结构的服务和协议的详尽细节。本参考模型仅提供概念上和功能上的框架,使得有关专家在研制OSI参考模型各层标准时能够创造性独立进行工作。 本参考模型具有充分的灵活性,能够适应技术的发展和用户要求和扩充,这种灵活性也是为了使现有的实现能逐步过渡到符合OSI标准。 尽管OSI总的体系结构原则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但是本标准主要涉及由终端、计算机和相关设备组成的系统,以及在这些系统之间传送信息的手段。对需要注意的OSI其他也作了简明的描述(见4.2)。 本标准中按理步骤描述OSI基本参考模型; 第4章提出开放系统互连的理由,定义连接的对象和互连的范围,并且描述OSI中所使用的模型化原则。 第5章描述参考模型体系结构的一般性质,即该模型是分层的,分层的意义,以及用于描述各层的原则。 第6章命名和介绍体系结构的各层。 第7章描述各层。 第8章描述OSI的管理方面。 第9章规定与OSI参考模型的符合性和相容性。 本基本参考模型的附录A中给出了选定各层的准则。 除基本方面外,将本参考模型的其他方面分成几个部分来描述。第1部分描述基本参考模型。第2部分描述OSI安全体系结构。第3部分描述OSI命名与编址。第4部分描述OSI管理。 基本参考模型是一个框架,用于定义参考模型确定的范围内的服务和协议。 少数情况下,在本基本参考模型中明确标注的选项,在相应的服务或协议中仍是选项(即使当时还没有书面说明该选项的两种情况)。 本参考模型并不规定OSI的服务和协议。它既不是系统的实现规范,也不是鉴定一致性的根据。 对满足OSI要求的标准,可以从任选功能中定义少数几实用子集,以便有助于实现和兼容。
本标准等同采用了ITU X.25(1996版)标准建议。标准中使用的格式和编码参照了ISO/8583(标准建议):1987的格式和编码;编写格式遵循了GB/T 1.1-1993的规定。 本标准定义了专用电路连接到公用数据网上的分组式数据终端设备(DTE)与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之间的接口。 本标准定义了专用电路连接到公用数据网上的分组式数据终端设备(DTE)与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之间的接口的特性和操作。 本标准定义了专用电路连接到公用数据网上的分组式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
本部分规定了振荡、信号和相关器件的术语和定义。本部分适用于电信技术领域。
为了通过使用令牌环访问方法的局域网(LAN)把数据处理设备兼容地互连起来,本标准: (1)定义了帧格式,包括定界符、编址、路由选择信息和帧检验序列(FCS),从而允许在单环或在用源路由选择或透明网桥连接的多环上进行操作,并介绍了媒体访问控制(MAC)帧、定时器、计数器和优先级堆栈(见第3章); (2)定义了MAC协议。用算法的文字叙述来补充说明有限状态机和状态表(见第4章); (3)定义了符号的编码和解码、符号定时、等待时间缓冲的物理层(PHY)功能(见第5章); (4)描述了由MAC提供给站管理(SMT)和逻辑链路控制子层(LLC)的服务,以及由PHY提供给SMT和MAC的服务。这些服务用服务原语和有关的参数来定义(见第6章); (5)定义了站连到媒体的4Mbit/s和16Mbit/s的屏蔽双扭线连接,并定义了媒体接口连接器(MIC)(见第7章); (6)包括了ISO 9646-2中给出的,按照有关要求,并根据有关指南得到的PICS形式表(见附录C)。 定义用于连接各站并满足这里规定的连接标准的适用媒体(双扭线、同轴电缆和光纤)乃是今后考虑的问题。在这些媒体被指定前,第7章中的规范应该定义一些性能界限,这些界限是一个运行的网络,包括媒体和干线耦合单元(TCUs),都是应遵守的。 本标准特别强调的是,规定兼容性所需的同一的外部可见特性,从而避免了对互连不同一处理设备的内部设计与实现作不必要的限制和变动。 LAN的应用环境面向商业和轻工业。虽不排除在家庭和重工业环境中可使用令牌环LANs,但在本标准制定时未予考虑。
本标准规定了线路速率为155520kbit/s、622080kbit/s、2488320kbit/s和9953280kbit/s的SDH光缆线路系统的进网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公用电信网的SDH光缆线路系统。专用电信网也可参照使用。本标准发布之后进网的设备应当满足本标准的要求。
本标准为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规定了物理层媒体相关部分(PMD)的要求。 FDDI使用光纤作为传输媒体,为计算机和外围设备之间提供一个高带宽(100Mbit/s)的通用互连。FDDI可配置来支持大约80Mbit/s(10Mbyte/s)的持续传送速率,它可能不能满足所有无缓冲的高速设备的响应时间要求。FDDI建立分布于几千米的许多FDDI结点之间的连接。FDDI的默认值是按1000条物理链路和总长为200Km的光纤通路计算的。 FDDI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物理层(PL),它分成两个子层: 物理层媒体相关部分(PMD),为FDDI网络结点间提供数字基带点对点通信手段。PMD应 提供在结点间传送一个经适当编码的比特流所需的各种服务。PMD规定了媒体接口连 接器(MIC)两侧符合 FDDI站及光缆装置要求的互连点。PMD由下列部分组成: --使用62.5/125um光缆和光旁路开关的光缆装置的光功率预算。 --MIC插座的机械匹配要求,包括键琐特性。 --62.5/125um光缆要求。 --PMD各PHY和SMT提供的服务。 物理层协议(PHY),它在PMD和数据链路层(DLL)之间提供连接。PHY对上游编码比特 数据流建立时钟同步,并把到达的代码比特流解码成高层使用的等效符号流。PHY在数据 及控制指示符的符号和代友比特之间提供了编码和解码,提供媒体调节和初始化,提供入 和出代码比特的时钟同步,以及按去往或来自较高层信息传输要求提供八位位组边界定 界。在接口媒体上待发送的信息由PHY编码成为组成的传输代码。 数据链路层(DLL),它控制媒的访问和帧校验序列的生成和验证,以确保有效数据正确地交付给其他导。在FDDI网络中,DLL也关心设备地址的生成和识别以及同层对同层的联系。对于本标准而言,引用DLL是通过媒体访问控制(MAC)实体来进行的,此实体是DLL低子层。 站管理(SMT)<上标1)>,它在结点级上提供必要的控制,以便管理各种不同的FDDI层中正在进行的进程,使得结点可以在令牌环上协调地工作。SMT提供诸如配置管理的控制、故障隔离与恢复,以及过程调度等服务。 本标准是GB/T16678.1的支持文件,应结合该标准一起阅读。 SMT文件应作为支持FDDI结点和网络配置的参考信息。 本系列标准规定了必要的接口、功能和操作,以确保在符合FDDI的实现之间的互操作性。本标准是一种功能描述,与之相符合的实现可以利用任何不违反互操作性的设计技术
本标准规定了混合环控制(HRC)协议,该协议提供了在同一种特定的称作周期的帧结构中传送包交换数据和等时数据的操作模式。HRC被设计成用来与FDDI协议中现有的媒体访问控制(MAC)、物理层(PHY)以及物理媒体相关(PMD)层等一起工作。 HRC由混合复用器(H-MUX)和等时媒体访问控制(I-MAC)协议所组成。H-MUX将包和等时数据并入周期,它使用物理层的服务往媒体上发送和从媒体接收这些数据。I-MAC为用户等时数据流的传送提供了单独的传输通道。周期的格式、时钟和同步,以及H-MUX和I-MAC的操作和接口在本标准中定义。这些接口包括FDDI站管理(SMT)协议的接口。 HRC可设计成支持从100 Mbit/S开始,以 6.144Mbit/s为增量的多种传输速率。本标准中定义的所有传输速率相关参数均假定为100Mbit/s的传输速率。 由FDDI和HRC实体组成的站被称为FDDI-II站。FDDI包MAC(P-MAC)和HRC组件,以及它们与LLC及某个电路交换复用器(CS-MUX)之间体系结构上的关系在图1中给出。但该图并不隐含某种实现配置。 FDDI-II网络由多个FDDI-II站组成。同一个网络上FDDI站和FDDI-II站之间的互操作性由只支持包传输的HRC基本方式提供。 FDDI标准集,即GB/T 16678,规定了必要的接口、功能和操作,以保证一致的FDDI实现之间的互操作性。本标准规定了混合环控制协议:HRC。一致的实现在不违反互操作性的前提下可以采用任何设计技术。
本标准规定了同步数字体系(SDH)设备功能块特性。同步数字体系(SDH)设备功能块总图见图1。在本标准中功能性定义适用于SDH的用户网络接口(UNI)和网络节点接口(NNI).本标准适用于传送网体系设备,并非在本标准中定义的所有功能块对每种应用都是必要的。可以选择本标准中功能块的不同子集,根据本标准给出的组合规则,以不同的方式组合提供不同的设备功能。网络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可以选择为实现某种应用而选择需要哪些功能。本标准适用于公用电信网中使用的SDH系统,专用电信网中的类似系统亦可参照使用。
本标准规定了卫星通信中央站(以下简称中央站)的设备组成、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固定业务(4/6GHz)卫星通信中央站,作为设备研制、生产、检测及建站的依据。
GB/T 17215.6的本部分规定了一种从通信接口所看到的仪表模型。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定义通用构件,以接口类的形式对仪表从简单功能到非常复杂的功能进行建模。附录A~附录F(均为资料性附录)提供了与有些接口类相关的附加信息。
本标准规定了广播电视光缆干线传输网(不包括无线网络)同步数字体系(SDH)光电接口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广播电视光缆干线传输网,应作为网络规划设计、设备选型、网络建设和互联的依据。 本标准不适用于传输损伤的设计和规划。
本标准规定了数字存储媒体和数字视频通信用的图像信息的编码表示,并且规定了解码过程。这种表示支持恒定码率传输、可变码率传输、随机存取、信道跳换、可分级解码、比特流编辑、以及诸如快速正放、快速倒放、慢放、暂停的静像等特殊功能。本标准与GB/T 17191.2前向兼容,并与EDTV、HDTV、SDTV 格式上兼容或下兼容。 本标准主要应用于数字存贮媒体、视频广播与通信。存贮媒体可以与解码器直接联接,或是通过诸如总线、LAN或电信链路等通信设施与解码器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