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官网!
免费咨询热线
400-635-0567
开发支持软件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 |
点 击 解 答 ![]() |
为方便信息处理方面的交流,特制定此部分标准。本标准给出了与信息处理领域相关的概念的术语和定义,并明确了这些条目之间的关系。 为方便将此标准翻译成其他语言,给出的定义尽可能避免语言上的特殊性。 本标准定义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GB/T 5271的本部分是为了便于信息技术的国内或交流。它给出了有关信息技术领域选择的概念的术语和定义,并标识了这些词条之间的关系。GB/T 5271的本部分包含了(有关)计算机(编)编程,特别是程序的准备执行、调试和验证的通用和选择的术语。
本标准根据GB/T 8566-2001《信息技术 软件生存周期过程》的规定,主要对软件的开发过程和管理过程应编制的主要文档及其编制的内容、格式规定了基本要求。 本标准原则上适用于所有类型的软件产品的开发过程和管理过程。 使用者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本标准进行适当剪裁(可剪裁所需的文档类型,也可对规范的内容作适当剪裁)。软件文档从使用的角度大致可分为软件的用户需要的用户文档和开发方在开发过程中使用的内部文档(开发文档)两类。供方应提供的文档的类型和规模,有软件的需方和供方在合同中规定。
本标准定义软件工程领域中通用的术语,适用于软件开发、使用维护、科研、教学和出版等方面。
本标准规定了电站电气部分集中控制设备和集中控制系统的技术要求和性能指标,集中控制设备的测试方法、检验规则、产品的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产品随行文件。本标准适用于电力系统及其他工矿企业中不同容量变电站或发电厂所涉及的电气部分集中控制设备和系统(以下简称集控设备和系统);作为制造厂商对该类产品进行设计、制造、测试、贮运及制定其产品标准的依据。
本标准规定了计算机软件生存周期内各类软件产品的基本测试方法、过程和准则。本标准适用于计算机软件生存周期全过程。本标准适用于计算机软件的开发机构、测试机构及相关人员。
本技术报告(TR)的目的是向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的终用户介绍GB/T l5969系列标准,并帮助他们按GB/T l5969系列标准选择PLC装置及技术规范。本用户导则的主要读者群是PLC终用户 。 PLC及其应用程序和相关的外围设备都被视为一个控制系统的组成部分。因此,PLC用户应注意到,本部分不涉及PLC和PLC系统所在的自动化系统,而只是涉及PLC装置。但是,当采用此用户导则时,建议对整个系统的体系结构进行评估。整个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安全不属于本部分的范畴
GB/T 15969的本部分,用于使用GB/T 15969.3中定义的编程语言的可编程序控制器系统的编程。它也为这些编程语言在可编程序控制器系统及其编程支持环境(PSEs)中的实现提供导则。 GB/T 15969.4应作为可编程序控制器系统的其他应用方面的参考。
本标准规定了一致性测试技术及便于测试实验室和客户采用这些技术的方法,并规定了在一致性评价过程当中测试实验室和客户的职能以及双方需要达成的协议和对双方的要求。 本标准的范围包括以下内容: --对测试实验室和客户在一致性评价过程中的一般要求; --包括协议实现一致性声明(PICS)和协议实现的测试补充资料(PIXIT)在内的技术和管理信息的交换; --测试实验室和客户为达成协议的如下项目的商议过程: a)被测实现(IUT)的定义; b)采用的抽象测试方法和抽象测试套件; c)执行一致性测试的条件; --对于用来证明一致性测试结果的测试报告的结构和内容的要求。 本标准的范围不包括以下内容: --对在一致性评价过程中客户和测试实验室之间出现的技术争议问题的解决; --附加给一致性日志和一致性测试报告的诊断信息的产生; --对GB/T16656(ISO10303)应用协议实现的一致性测试没有作出规定的任何方面; --认证和测试实验室的认可过程。 注:对测试实验室和客户有关认证的要求见附录D。关于认可和认证组织的职能见GB/T16656.31的附录D。
本标准支持软件用户对文档一致性、完备性、准确性和可用性的要求。它为文档管理者提供策略、策划、执行和控制。它指明贯穿整个软件生存周期的用户文档管理过程。它也包括用户文档管理的关键过程,即文档编制计划和文档管理计划。本标准提供了软件文档编制和用于文档编制的信息管理过程的概述。同时还描述了用于文档编制的组合计划和内容管理。具体来说,它专注于以下内容:--项目启动时的管理要求,包括建立过程和规范,建立基础设施,建立团队并列举用户文档团队所需要的角色;--文档管理控制所需的测量和估算;--对用户文档编制工作进行管理控制;--支持过程的运用,例如变更管理,进度和成本控制,资源管理,质量管理和过程改进。参考文献中所列内容对管理、准备和测试用户文档的过程提供了指南。本标准适用于用户文档编制项目的管理者的使用,适用于拥有信息设计和文档开发人员的组织。本标准也可供其他角色和对文档编制过程感兴趣的人员参考:--软件开发过程的管理者;--购买供方文档的用户;--经验丰富的编写用户文档内容的人员;--创建电子版文档工具的开发人员;--研究使文档更加方便和易用的人因分析专家;--电子媒体方面的平面设计师;--共同设计文档在屏幕上展现形式的用户界面设计师和人体工程学专家。本标准也可用于管理以下类型的文档,尽管它并没有涵盖所有的方面:--用于帮助用户、培训和销售的文档和用于产品设计和开发的系统文档,这些文档是基于用户文档主题重用的;--非软件产品文档;--使用动画、视频和声音的多媒体销售演示;--正式培训课程中使用的基于计算机的培训[computer-based training(CBT)]资源文件包和特定的课程教材;--描述系统软件内部运作的维护文档。
本标准规定了CAD生成的电子文件收集、积累、整理、鉴定、归档与档案管理的一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光盘存储CAD产生的电子文件及电子档案。将已归档的纸质文件、图纸输入光盘的情况不属本标准范围,但可参照本标准中的规定。
本标准涉及CASE工具的评价与选择,它涵盖了一部分或全部的软件工程生命周期。它建立了适用于CASE工具评价及从若干候选方案中选出合适的CASE工具的过程和活动。这些过程是通用的,因此各个组织必须对其剪裁以适应自身的需要。CASE工具的评价和选择过程应当在本组织的技术采纳过程这一更大的环境中来看待。 本标准提供了: a)确定组织对CASE工具的要求的指南; b)把组织的需求映射到所要评价的CASE工具的特性的指南; c)基于所定义特性的测量,从若干工具中选择合适的CASE工具的过程。 本标准的主要用户是那些打算采用CASE工具来支持他们的软件生命周期过程的组织。CASE工具的提供者也可以使用本标准来描述其CASE工具的特性。 本标准不适用于: a)以为数据、控制和表示的集成提供机制为目的的软件工程框架; b)在软件工程活动中可能用到的通用的工具(如字处理器、电子表格),或范围非常狭窄、或有特定用途的CASE工具(如编译器); c)组织内部实现CASE工具所做的规划(尽管这被认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注:用户可以根据本标准作出对CASE工具佳选择,但是,并不保证成功。ISO/IEC JTC1 SC7 WG4正在草拟一个技术报告,即《CASE工具的采用》涉及了这个问题。 本标准含有一组要被剪裁的过程、活动及任务。剪裁的过程就是选择合适的过程、活动和任务的过程。 用本标准中选择的过程、活动以及任务来实施评估和选择项目就是符合本标准。任何强制实施本标准的组织要负责规定对本标准的给定应用构成一致的小过程、活动和任务集合。定义并用文档描述这些内容成为启始过程的一部分(见第5章)。
GB/T 18491的本部分描述了功能域的属性和可用于确定功能域的功能用户需求(FUR)特性的原理。附录A和附录B中提供了两种实现这些原理的方法实例。这两种方法都可以被直接使用,或者通过以下方法使用本地定义的功能域:a)由FSM方法的用户来确定一个特定的FSM方法是否适用于特定FUR描述的功能域;b)为给定的FUR集描述FUR所属的功能域;c)由FSM方法的拥有方和设计方描述在GB/T 18491. 1-2001中概括的可应用FSM方法的功能域。使用附录A和附录B中的方法确定功能域在于它允许对不同出处的FUR进行比较,并允许对各种FSM方法的可用性进行比较。
GB/T 18491的本部分提供了功能规模测量(FSM)相关标准的概括说明以及下列标准之间的关系:GB/T 18491系列FSM框架标准,这些标准提供了FSM的定义和概念以及功能规模测量方法(FSMM)的符合性与验证;ISO/IEC FSMM标准,即ISO/IEC 19761、ISO/IEC 20926、ISO/IEC 20968和ISO/IEC 245700 。本部分也提供了帮助用户选择和开发满足其需求的FSMM的过程以及如何使用功能规模(FS)的指南。FSMM包括但不限于ISO/IEC 19761、ISO/IEC 20926、ISO/IEC 20968和ISO/IEC 24570四项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内容、方法和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其他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可参照本标准。
为了解决数控应用软件的产业化生产及系统的互连问题,特制定本总则,用以指导制定开放式数控系统标准。 本部分规定了开放式数控系统(Open Numerical Control ,以下简称: 系统)的功能及特征、基本体系结构及通信接口,规定了 系统的模块化拓,s扑ys结te构m及标准化通O信N接CONC Vl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以利于: ——能以少的修改,实现应用程序在不同厂商生产的数控系统间进行移植; ——能使本地或远程数控系统中的应用程序实现互操作; ——能以方便用户迁移的方式实现同用户的交互。 本部分适用于0NC系统。 本部分相关应用示例可参见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和附录E。
1.1 总则本标准为有下列需求的组织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需要证实其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通过体系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持续改进的过程以及保证符合顾客与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强顾客满意。1.2 应用本标准规定的所有要求是通用的,旨在适用于各种类型、不同规模和提供不同产品的组织。当本标准的任何要求因组织及其产品的特点不适用时,可以考虑对其进行删减。除非删减仅限于本标准第7章中那些不影响组织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法律法规的产品的能力或责任的要求,否则不能声称符合本标准。本标准适用下列软件:与其他组织所签订商业合同中的一部分;可在市场上获得的产品;用于支持组织的过程;嵌入在硬件产品中;与软件服务有关。某些组织可能涉及上述所有的相关活动,而其他一些组织可能只涉及其中一个业务领域。但是不论如何,一个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应当覆盖其业务的所有方面(与软件有关的和与软件无关的)。
本部分规定了一种技术报告、旨在为广泛应用领域中的常见功能提供一种简单的表达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将它视为一种“语言”。应该指出,GB/T 19769并不是一种程序设计方法。
本标准详细说明了输出数字编码图像文件的电子静态图片相机的光电转换函数(OECFs)的测量方法。OECF被定义为焦平面对数曝光或景物的对数亮度和一个光电数字影像拍摄系统的数字输出信号值之间的关系。 本标准适用于黑白和彩色数码照相机。
本标准比较详细地描述GB/T 8566所述的维护过程的管理。本标准还定义了各种维护类型,并且提供了在维护过程的策划、执行、控制、评审和评价以及结束等方面的应用指南。本标准的范围涉及到对于具有相同维护资源的多种软件产品的维护。如无另外说明,本标准中的“维护”指软件维护。 本标准给出了一种框架;在这个框架中可以根据给定软件产品的范围和规模对各种通用的和专用的软件维护计划加以剪裁,予以执行和评价。 本标准提供了框架、准确术语和过程;它们有助于各种技术(工具、技巧和方法)在软件维护中得到一致应用。 本标准提供了软件维护的指南。维护过程及其活动均以GB/T 8566的定义为基础。本标准规定了软件维护的活动和任务,提出了维护策划要求,但没有讨论软件操作和操作功能,例如,备份、恢复、系统管理,通常这由运行软件的人员执行。 本标准在编写上主要针对软件维护人员,附带考虑了负责开发的和质量保证的人员。本标准也可由那些可能为维护计划提供输入的系统(其中包含软件)需方和用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