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官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其他

脲酶(活性)检测

发布日期: 2025-04-23 06:33:00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 06:33

脲酶(活性)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

点 击 解 答  

脲酶(活性)检测概述

脲酶(Urease)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组织中的水解酶,能够催化尿素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其活性检测在农业、食品工业、环境监测及医疗诊断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土壤中脲酶活性可反映氮素转化效率,食品中脲酶的残留可能影响产品品质,而幽门螺杆菌的脲酶活性则是临床诊断的重要指标。准确检测脲酶活性对优化生物过程、保障食品安全及疾病筛查具有关键作用。

检测项目

脲酶活性检测的核心目标是量化单位时间内尿素分解产物的生成量或尿素消耗量。常见检测项目包括:酶活性单位(U/g或U/mL)、适反应条件(pH、温度)、抑制剂或激活剂的影响分析,以及不同样品(如土壤、食品、微生物培养物)中脲酶的动态活性监测。

检测仪器

实验需依赖以下关键仪器设备:
1. 分光光度计:用于测定靛酚蓝法等显色反应的吸光度变化;
2. pH计:监测反应体系中pH值的动态变化;
3. 恒温水浴锅:维持酶促反应的恒定温度(通常30-37℃);
4. 离心机:处理样品中的悬浮颗粒;
5. 微量移液器:控制反应体系中的液体体积。

检测方法

主流检测方法包括:

1. 靛酚蓝法(Berthelot法)

通过测定氨与次氯酸盐、苯酚生成的蓝色化合物吸光度(630nm),计算脲酶活性。步骤包括:样品预处理→底物反应→终止反应→显色测定→标准曲线比对。

2. pH变化法

实时监测尿素分解导致的pH升高,通过pH变化速率推算酶活性。需使用缓冲能力较弱的反应体系,并配合自动滴定仪记录数据。

3. 电导率法

基于反应中离子浓度变化引起的电导率改变,适用于快速筛查和高通量检测。

检测标准

国内外常用标准包括:
- ISO 11266:1994:土壤中脲酶活性测定规范;
- GB/T 34799-2017:中国标准中酶制剂活力的测定方法;
- AOAC 960.09:食品中脲酶活性的定性检测方法;
- CLSI M45-A3: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中幽门螺杆菌脲酶试验指南。

注意事项

检测过程中需注意:
- 严格控制反应温度和时间,避免酶失活;
- 校准仪器并建立标准曲线,确保数据准确性;
- 对高浓度样品进行梯度稀释,防止超出检测线性范围;
- 生物样本需在低温下保存(4℃或-20℃),避免反复冻融。

上一篇:甜菜糖度检测 下一篇:淀粉/粗淀粉/淀粉粒检测
以上是中析研究所脲酶(活性)检测检测服务的相关介绍,如有其他检测需求可咨询在线工程师进行了解!

京ICP备15067471号-35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