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编双针床绒类织物检测
发布日期: 2025-04-13 06:16:21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3日 06:17
经编双针床绒类织物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 |
点 击 解 答  |
经编双针床绒类织物检测项目详解
一、概述
经编双针床绒类织物是一种通过双针床经编机编织而成的双层结构织物,中间通过绒纱连接形成立体的绒毛效果,广泛应用于沙发面料、汽车内饰、服装及家纺等领域。为确保其质量符合生产及使用要求,需对多项关键指标进行系统检测。
二、核心检测项目
1. 结构特性检测
- 克重(面密度) 检测单位面积织物的质量(g/m²),反映织物厚薄及原料使用量。依据标准:GB/T 4669《纺织品 机织物 单位长度质量和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
- 密度与针距 测量纵向(纵密)和横向(横密)的线圈密度(针数/10cm),直接影响织物的紧密度和力学性能。
- 绒纱高度与均匀性 利用显微镜或激光测距仪测量绒毛高度,并评估绒面分布的均匀性,避免出现局部秃绒或绒高偏差。
2. 物理机械性能检测
- 断裂强力与伸长率 通过织物强力试验机测试织物在经向和纬向的大断裂强力(N)及断裂伸长率(%),评估耐用性(标准:GB/T 3923.1)。
- 顶破强力 模拟织物受外力冲击时的抗破裂能力,适用于汽车座椅等承压场景(标准:GB/T 19976)。
- 耐磨性 使用马丁代尔耐磨仪测试织物表面磨损次数,确保绒毛不易脱落(标准:GB/T 21196.3)。
- 起毛起球性 评估织物在摩擦后表面起球程度,常用圆轨迹起球仪测试(标准:GB/T 4802.1)。
3. 外观质量检测
- 色牢度 包括耐摩擦色牢度(干/湿态)、耐光色牢度、耐水洗色牢度等,确保颜色在使用中不褪色、不沾污(标准:GB/T 3920、GB/T 8427)。
- 疵点检测 人工或机器视觉识别断纱、漏针、勾丝、油污等表面缺陷,需符合FZ/T 61001《经编绒类织物》行业标准。
- 光泽与色泽均匀性 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色差(ΔE值),确保同一批次织物颜色一致性。
4. 功能性检测
- 透气透湿性 评估织物对空气和水蒸气的透过能力,适用于服装及家纺产品(标准:GB/T 5453、GB/T 12704)。
- 阻燃性能 对汽车内饰等特殊用途织物,需测试垂直燃烧速率及阻燃等级(标准:GB 8410)。
- 环保指标 检测甲醛含量(GB/T 2912.1)、pH值(GB/T 7573)、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GB 18401)等,确保符合生态纺织品要求。
5. 特殊应用场景附加检测
- 抗静电性 测量织物表面电阻率,适用于电子工业或无尘环境(标准:GB/T 12703)。
- 耐污性 模拟液体污渍(如咖啡、油渍)的清洁难易程度,用于沙发面料检测。
三、检测方法与流程
- 取样规范 按GB/T 8170规定,避开布边10cm以上,取至少3块代表性样品(尺寸根据检测项目调整)。
- 预处理 样品需在标准温湿度环境(20℃±2℃,相对湿度65%±4%)平衡24小时。
- 仪器与操作 使用万能材料试验机、耐磨仪、色牢度测试仪等设备,严格遵循标准操作流程。
四、常见问题与改进方向
- 绒毛高度不均:调整织机张力与送纱速度。
- 色牢度不达标:优化染料配方及固色工艺。
- 顶破强力不足:增加底布密度或选用高强纱线。
五、结论
经编双针床绒类织物的质量检测是确保产品性能与市场竞争力的核心环节。企业需结合应用场景,针对性强化关键检测项目,同时关注标准动态(如ISO、AATCC),以提升产品合规性及客户满意度。
本文系统梳理了经编双针床绒类织物的检测要点,可为生产质量控制、第三方检测及研发提供参考。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