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官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实验室 > 材料实验室 > 建筑材料

卫生用水刺法非织造布检测

发布日期: 2025-04-13 06:38:15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3日 06:39

卫生用水刺法非织造布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

点 击 解 答  

卫生用水刺法非织造布检测项目及标准解析

一、水刺法非织造布的关键检测项目

  1. 物理性能检测

    • 克重(面密度) 检测单位面积质量(g/m²),直接影响产品厚度和吸液能力。 标准方法:GB/T 24218.1 或 ISO 9073-1(裁剪试样后称重计算)。

    • 拉伸强度与断裂伸长率 测试纵向和横向的强力性能,确保材料在加工和使用中不易破损。 设备:电子拉力试验机(参照GB/T 24218.3)。

    • 透气性 评估材料的透气率(L/m²·s),影响使用舒适性(如医用敷料的透气需求)。 方法:压差法(GB/T 24218.15)。

    • 液体吸收性与扩散性 模拟实际使用场景,测试材料对液体(如生理盐水)的吸收速度和扩散面积。 设备:液体吸收测试仪(参照ISO 9073-6)。

    • 柔软度 通过弯曲刚度或手感评价,直接影响与皮肤的接触舒适度。 方法:心形环法(GB/T 18318)或手感评分法。

  2. 化学安全性能检测

    • pH值 检测材料酸碱度,避免直接接触皮肤时引起刺激。 标准范围:湿巾类产品pH 4.0-8.5(GB/T 27728)。

    • 可迁移性荧光物质 防止荧光增白剂通过接触迁移至人体。 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或液相色谱法(GB/T 27741)。

    • 化学残留物

      • 甲醛:致癌物,限值≤75mg/kg(GB 15979)。
      • 重金属(Pb、Cd、As等):通过ICP-MS检测,符合欧盟REACH法规。
      • 残留单体:如丙烯酸酯类(针对部分粘合剂),需低于0.1%。
  3. 微生物指标检测

    • 细菌菌落总数 限值:一次性卫生用品≤200 CFU/g(GB 15979)。
    • 真菌菌落总数 限值≤100 CFU/g。
    • 致病菌 包括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不得检出。
    • 灭菌产品无菌保证 环氧乙烷残留量需≤10μg/g(GB/T 16886.7)。
  4. 功能性检测(针对特定用途)

    • 抗渗水性(医用敷料) 模拟血液或组织液渗透压力(参照YY/T 0471)。
    • 抗静电性 测试表面电阻率,防止静电吸附粉尘(如洁净室用材料)。
    • 耐摩擦色牢度 确保湿巾擦拭时无染料脱落(GB/T 3920)。

二、检测流程与标准依据

  1. 取样与预处理 按GB/T 2828.1进行随机抽样,试样需在温度(23±2)℃、湿度(50±5)%环境中平衡24小时。

  2. 检测设备与方法

    • 物理性能:万能材料试验机、透气仪、克重分析仪等。
    • 化学分析:HPLC(液相色谱)、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 微生物检测:生物安全柜、恒温培养箱。
  3. 国内外标准对照

    • 中国标准:GB/T 24218系列、GB 15979(一次性卫生用品卫生标准)。
    • 标准:ISO 9073(非织造布测试方法)、EDANA/INDA(非织造布协会标准)。
    • 欧盟法规:REACH(化学物质限制)、EN 1644-1(医用敷料)。

三、常见质量问题与改进方向

  1. 克重不均:优化水刺工艺压力与纤维铺网均匀性。
  2. 荧光增白剂超标:更换环保型纤维原料。
  3. 透气性不足:调整水刺工艺参数(如水针压力、网帘速度)。

四、结论

水刺法非织造布的检测需覆盖物理、化学、微生物三大维度,并根据产品用途增加功能性测试。企业应结合标准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尤其关注化学残留和生物相容性,以确保产品安全合规,满足医疗、卫生等领域的高标准需求。

参考文献: GB/T 24218-2021《纺织品 非织造布试验方法》 ISO 9073系列标准 GB 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

通过上述检测项目的严格把控,水刺非织造布可在卫生材料领域实现安全性与功能性的双重保障。


复制
导出
重新生成
分享
上一篇:针刺非织造纤维浸渍片材检测 下一篇:卫生用薄型非织造布检测
以上是中析研究所卫生用水刺法非织造布检测检测服务的相关介绍,如有其他检测需求可咨询在线工程师进行了解!

前沿科学公众号 前沿科学 微信公众号
中析抖音 中析研究所 抖音
中析公众号 中析研究所 微信公众号
中析快手 中析研究所 快手
中析微视频 中析研究所 微视频
中析小红书 中析研究所 小红书
京ICP备15067471号-35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