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官网!
免费咨询热线
400-635-0567
热失控敏感性试验(电池单体)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 |
点 击 解 答 ![]() |
随着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储能系统及消费电子领域的广泛应用,其安全性问题备受关注。其中,热失控是电池安全的主要威胁之一,指电池因内部或外部因素引发连锁放热反应,导致温度急剧上升甚至起火爆炸的现象。热失控敏感性试验(电池单体)检测旨在评估电池单体在高温、过充、短路等极端条件下的热失控风险,为电池设计改进、安全标准制定及用户使用提供科学依据。这一检测不仅是电池出厂前的强制性测试项目,也是通行的安全认证(如UL、IEC等)的核心内容。
热失控敏感性试验的主要检测项目包括:1) **热触发试验**:通过外部加热触发电池热失控,记录触发温度及温升速率;2) **过充/过放试验**:模拟电池在极端充放电条件下的反应;3) **短路试验**:评估电池内部或外部短路时的热行为;4) **气体释放分析**:检测热失控过程中产生的可燃或有毒气体种类及浓度;5) **形变与破裂观测**:记录电池外壳的膨胀、破裂或喷发状态。这些项目综合评估电池的耐热性、化学稳定性及失效模式。
试验需配备以下核心仪器:1) **高温试验箱**:可控制加热速率和温度范围(通常达300℃以上);2) **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实时监测电压、电流、温度等参数;3) **热成像仪**:捕捉电池表面温度分布的动态变化;4) **气体质谱仪**:分析热失控释放的气体成分;5) **压力传感器**:监测电池内部压力变化;6) **高速摄像机**:记录电池形变与破裂过程。部分实验室还配备绝热量热仪(ARC)用于精确测定材料热反应特性。
主流检测方法分为三个阶段:1) **触发阶段**:通过加热板、针刺或强制过充等方式诱导热失控;2) **数据采集阶段**:同步记录温度(T1-T5监测点)、电压、电阻、气体释放量等参数,使用热电偶与红外测温技术结合提高精度;3) **分析阶段**:根据温升曲线(如触发热失控的临界温度Tc)、热扩散速度、气体毒性指数等数据,评估电池热失控敏感等级。试验需在防爆舱内进行,确保操作安全。
国内外相关标准体系较为完善,主要包括:1) **标准**:IEC 62660-3(动力电池安全性)、UL 2580(电动汽车电池);2) **中国标准**:GB/T 3148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 38031(电动汽车用电池强制标准);3) **行业规范**:UN 38.3(运输安全测试)、SAE J2464(滥用试验指南)。其中,GB 38031-2020明确规定了热扩散试验要求,要求电池单体触发热失控后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为目前国内严苛的准入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