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官网!
免费咨询热线
400-635-0567
鉴定(外观描述、放大检查、折射率、双折射率、光性特征、多色性、荧光观察、质量、密度、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 |
点 击 解 答 ![]() |
宝石鉴定是一项集科学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复杂过程,旨在通过系统化的检测手段确认宝石的天然性、品种、品质及潜在处理痕迹。在现代宝石学中,鉴定流程通常涵盖外观描述、物理性质测试、光学特性分析以及光谱技术应用等多个维度。这些检测项目相辅相成,既需要依赖精密仪器,也需结合鉴定师的经验判断,终形成对宝石身份与价值的结论。
1. 外观描述与放大检查:
使用10倍手持放大镜或宝石显微镜对宝石表面及内部特征进行观察,记录颜色分布、包裹体类型、生长纹、切工比例等关键信息。此步骤可初步判断宝石是否经过优化处理(如裂隙填充或热处理)。
2. 物理性质检测:
- 折射率与双折射率: 通过折射仪测量宝石的折射率(RI),双折射率值可区分均质体与非均质体宝石。
- 密度(比重): 采用静水称重法或重液法测定,结合质量参数辅助宝石种类鉴别。
3. 光学特性分析:
- 光性特征与多色性: 利用二色镜或偏光镜检测宝石的多色性表现及光性方向性。
- 荧光反应: 在长波(365nm)和短波(254nm)紫外灯下观察宝石的荧光特性,如钻石的蓝白色荧光或红宝石的红色荧光。
4. 光谱技术应用:
- 红外光谱(FTIR): 检测分子振动模式,可识别树脂充填、合成宝石的特定吸收峰。
- 紫外可见光谱(UV-Vis): 分析电子跃迁特征,用于区分天然与合成祖母绿、红蓝宝石等。
宝石鉴定需严格遵循通行标准:
- ASTM标准: 规范折射率测量误差范围(±0.002)及密度测试精度要求。
- GIA检测体系: 制定包裹体分类标准与光谱数据解读规则。
- ISO 18323: 对宝石定名规则与处理方式标注作出明确规定。
实验室通常采用交叉验证法:例如通过红外光谱发现异常吸收峰后,需结合显微镜观测验证包裹体特征,再通过EDXRF检测元素组成以形成完整证据链。这种多技术联用的方式显著提升了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随着拉曼光谱、LIBS(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等新型检测技术的普及,宝石鉴定已进入微痕量分析阶段。同时,大型数据库(如SSEF的谱图库)的建立使光谱比对效率大幅提升。这些技术进步不仅推动了合成宝石的识别,也为古玉器、陨石等特殊材料的鉴定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