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官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实验室 > 化工实验室 > 化工产品

总大肠埃希氏菌检测

发布日期: 2025-05-16 19:20:01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19:20

总大肠埃希氏菌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

点 击 解 答  

总大肠埃希氏菌检测的重要性

总大肠埃希氏菌(Total Coliforms,包括大肠埃希氏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和温血动物肠道中的革兰氏阴性菌群。作为水质、食品及环境安全的重要指示微生物,其检测是评估卫生状况和污染风险的关键指标。总大肠埃希氏菌的存在可能与粪便污染相关,尤其大肠埃希氏菌(E. coli)的某些菌株可能引发腹泻、尿路感染等疾病。因此,在饮用水、食品加工、医疗废水处理等领域,定期检测总大肠埃希氏菌含量是保障公共健康的重要手段。

检测项目与内容

总大肠埃希氏菌检测的核心项目包括以下内容:
1. 菌落总数测定:通过培养法确认样品中总大肠埃希氏菌的浓度;
2. 大肠埃希氏菌特异性检测:区分总大肠菌群中的大肠埃希氏菌;
3. 耐热性试验:验证菌株是否能在高温下存活(如44.5℃培养);
4. 生化特性确认:通过产酸产气、吲哚试验等进一步鉴定菌种。

常用检测仪器

检测过程中需依赖以下关键仪器:
1. 滤膜系统:用于水样中细菌的富集与分离;
2. 恒温培养箱:提供标准温度(如37℃、44.5℃)进行菌落培养;
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用于酶底物法的显色反应分析;
4. PCR仪:分子生物学方法中用于DNA扩增;
5. 显微镜及菌落计数器:观察菌落形态并统计数量。

主要检测方法

目前主流的检测方法包括:

1. 膜过滤法(MF法)

通过过滤水样富集细菌,转移至选择性培养基(如M-Endo培养基)培养24-48小时,通过典型菌落颜色(金属光泽)和形态进行计数。

2. 多管发酵法(MPN法)

将样品稀释后接种于乳糖发酵管,根据产酸产气的阳性管数,结合统计表格估算大肠菌群大可能值(MPN/100mL)。

3. 酶底物法

利用显色底物(如β-葡萄糖醛酸酶)特异性反应,通过颜色变化快速判断大肠埃希氏菌的存在,检测时间可缩短至18-24小时。

4. 分子生物学方法

采用PCR技术扩增特异性基因(如uidA基因),通过荧光探针或电泳分析实现高灵敏度检测,适用于复杂样品的快速筛查。

检测标准与规范

国内外相关标准体系为检测提供技术依据:
1. 标准:ISO 9308-1(水质检测)、ISO 16649(食品检测);
2. 中国标准:GB 5749-202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4789.3-2016《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3. 美国标准:EPA Method 1603(膜过滤法)、APHA 9222B(多管发酵法);
4. 欧盟标准:EN ISO 9308-3(酶底物法)。

实际检测中需根据样品类型(如水、食品、环境样本)和检测目的选择对应方法,并严格遵循标准操作程序(SOP),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上一篇:调味品志贺氏菌检测 下一篇:非交联压裂液和/或交联压裂液基液密度检测
以上是中析研究所总大肠埃希氏菌检测检测服务的相关介绍,如有其他检测需求可咨询在线工程师进行了解!

京ICP备15067471号-35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