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官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实验室 > 化工实验室 > 化工产品

剪切稳定性指数(超声波法)检测

发布日期: 2025-05-16 12:08:29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12:08

剪切稳定性指数(超声波法)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

点 击 解 答  

剪切稳定性指数(超声波法)检测的重要性

剪切稳定性指数(Shear Stability Index, SSI)是评价润滑油、液压油等高分子聚合物添加剂在机械剪切作用下黏度保持能力的关键指标。随着现代工业对机械设备性能要求的提升,油品的抗剪切能力直接影响设备的润滑效果、使用寿命和能耗效率。超声波法作为一种、的检测手段,通过模拟油品在实际工况中的剪切过程,能够快速测定SSI值,为油品研发、质量控制和选型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剪切稳定性指数的检测不仅适用于润滑油配方优化,还广泛应用于航空、汽车、能源等领域的高端润滑产品开发。超声波法因其操作简便、重复性好、测试周期短等优势,逐渐成为通用的检测方法。通过该方法获得的SSI值可直观反映油品在极端剪切条件下的稳定性,为预防设备磨损、延长换油周期提供数据支持。

检测项目与核心参数

剪切稳定性指数(超声波法)检测的核心项目包括:油品初始黏度、剪切后黏度、黏度损失率及SSI值计算。检测过程需严格遵循标准化的操作流程,监测以下参数:

  • 超声波处理时间(通常为10-30分钟)
  • 超声波频率与功率(典型值为20-40kHz,功率密度1-5W/mL)
  • 恒温控制条件(如100℃±0.5℃)
  • 样品处理前后的运动黏度变化(依据GB/T 265或ASTM D445测定)

检测仪器与设备配置

超声波法检测需配备以下专用仪器:

  1. 超声波发生器:提供高频机械振动,模拟剪切作用,核心参数包括频率调节范围和功率输出稳定性;
  2. 恒温控制系统:确保样品在测试过程中温度恒定,常用油浴或金属浴装置;
  3. 高精度黏度计:用于测量处理前后的油品黏度,推荐使用自动毛细管黏度计;
  4. 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实时记录超声波处理参数并计算SSI值。

检测方法与操作流程

超声波法检测SSI的标准流程包括五个关键步骤:

  1. 样品预处理:将油样加热至检测温度并充分脱气,消除气泡对超声波传播的干扰;
  2. 初始黏度测定:使用黏度计测量未处理样品的运动黏度(40℃或100℃);
  3. 超声波剪切处理:将样品置于超声波槽中,在设定功率和温度下处理规定时间;
  4. 剪切后黏度测定:处理后的油样静置冷却后,再次测量黏度值;
  5. SSI值计算:根据公式SSI=(η初始处理后)/η初始×得出结果,需进行三次平行实验取平均值。

检测标准与规范要求

国内外广泛采用的超声波法SSI检测标准包括:

  • ASTM D6278: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规定超声波频率为20kHz,处理时间30分钟;
  • SH/T 0505:中国石化行业标准,明确测试温度100℃,功率密度2.5W/mL;
  • ISO 18335:标准化组织制定的矿物油和合成液剪切稳定性测试方法。

不同标准在超声波参数和测试条件上可能存在差异,实验室需根据产品应用场景选择对应标准,并在报告中注明所依据的规范版本。

结论与质量控制

超声波法检测剪切稳定性指数具有性、重复性和高灵敏度,能够准确反映油品在动态剪切条件下的性能变化。通过标准化操作和精密仪器配合,可有效控制测试误差在±3%以内。检测结果的准确解读需结合油品添加剂类型、基础油特性及实际工况要求,为润滑油配方的优化和设备润滑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上一篇:果酱全部参数检测 下一篇:极压性检测
以上是中析研究所剪切稳定性指数(超声波法)检测检测服务的相关介绍,如有其他检测需求可咨询在线工程师进行了解!

京ICP备15067471号-35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