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官网!
免费咨询热线
400-635-0567
碳同位素比值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 |
点 击 解 答 ![]() |
碳同位素比值检测是一种通过分析样品中碳同位素(12C、13C和14C)的相对丰度,揭示物质来源、形成过程或环境演变的关键技术。其核心在于测量δ13C值(13C/12C比值相对于标准物质的偏差)或14C放射性定年,广泛应用于地球科学、生态学、考古学、食品溯源及环境监测等领域。例如,通过δ13C差异可区分C3与C4植物来源,而14C分析则常用于测定有机物年龄。该检测的高灵敏度与准确性使其成为现代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碳同位素比值检测主要针对以下项目:
1. δ13C值测定:用于判断生物代谢途径、追踪碳循环过程或鉴别食品掺假(如蜂蜜、果汁)。
2. 14C定年分析:适用于考古文物、地质沉积物及化石燃料的年龄测定。
3. 碳源追踪:分析大气CO2、海洋溶解碳或土壤有机质的碳同位素组成,研究碳迁移规律。
常见样品类型包括植物组织、土壤、水体、化石、气体及人工合成材料(如塑料、燃料)。
检测核心设备为稳定同位素比率质谱仪(IRMS),其工作流程包括:
1. 样品前处理:根据样品类型使用元素分析仪(EA)、气相色谱(GC)或真空线系统提取纯化CO2。
2. 同位素分离:通过磁场偏转区分不同质荷比的碳同位素离子。
3. 比值计算:对比样品与标准物质(如VPDB)的离子流强度,计算δ值。
对于14C检测,需采用加速器质谱(AMS)技术,灵敏度可达10-15。
1. 连续流IRMS法:联用EA或GC实现自动化高通量检测,适用于固体和液体样品。
2. 离线真空提取法:用于气体或难挥发样品,通过真空系统富集CO2。
3. 激光烧蚀-IRMS联用:实现微区原位分析,适用于岩石或生物标本的空间分辨研究。
4. AMS定年法:需结合样品化学转化(如苯合成)以提升14C测量精度。
通用标准包括:
- ISO 16620系列:规范生物基产品碳同位素检测流程
- ASTM D6866:测定固体材料中生物碳含量的标准方法
- IAEA-C6、U24:原子能机构提供的δ13C标准物质
实验室需定期通过标准物质校准、空白实验及重复性测试(RSD<0.1‰)确保数据可靠性,并遵循GLP或ISO/IEC 17025管理体系。
碳同位素比值检测正随着微型化质谱和AI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在环境治理、食品安全及碳中和验证中发挥更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