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官网!
免费咨询热线
400-635-0567
植物源性食品溴酸盐、溴酸钾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 |
点 击 解 答 ![]() |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受到关注,植物源性食品中的溴酸盐(BrO3−)和溴酸钾(KBrO3)残留检测成为保障消费者健康的重要环节。溴酸盐是癌症研究机构(IARC)认定的2B类潜在致癌物,长期摄入可能对肾脏、甲状腺等器官造成损害。在食品加工中,溴酸钾曾作为面粉改良剂使用,但因其毒性已被多国禁用。然而,部分植物源性食品(如烘焙制品、饮用水处理残留等)仍可能因原料或加工环节污染而存在溴酸盐残留。因此,建立、灵敏的检测方法对食品安全监管和风险防控具有重大意义。
检测项目主要针对植物源性食品中溴酸盐(以BrO3−计)和溴酸钾的残留量。检测对象包括:
现代检测技术通常采用以下精密仪器:
通用的检测方法体系包括:
采用阴离子交换色谱柱(如AS19),以碳酸盐缓冲液为流动相,通过抑制型电导检测器进行定量,检出限可达0.01 mg/kg。
基于酸性条件下溴酸盐与碘化钾的氧化反应生成I2,通过淀粉显色后在590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适用于基层实验室检测。
通过C18色谱柱分离,采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结合同位素内标法定量,检测灵敏度可达μg/kg级。
国内外主要依据以下标准开展检测:
标准编号 | 标准名称 | 限值要求 |
---|---|---|
GB 5009.168-2016 | 食品中溴酸盐的测定 | 包装饮用水≤0.01 mg/L |
GB 8538-2022 |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 溴酸盐≤0.01 mg/L |
AOAC 2006.01 | 瓶装水中溴酸盐测定 | 离子色谱-质谱法 |
ISO 11206:2011 | 水质-溶解溴酸盐测定 | 柱后衍生-IC法 |
检测过程中需严格执行标准操作程序(SOP),定期进行仪器校准和质控样测试,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新型的快速检测方法(如微流控芯片技术)正在逐步应用于现场筛查,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更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