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官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实验室 > 化工实验室 > 化工产品

植物源性食品粗细度、细度检测

发布日期: 2025-05-15 20:19:11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20:19

植物源性食品粗细度、细度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

点 击 解 答  

植物源性食品粗细度、细度检测的重要性

植物源性食品(如谷物粉、淀粉、豆类制品等)的粗细度和细度是直接影响其品质、加工性能及终端应用的关键指标。颗粒的均匀性和粒径分布不仅影响食品的口感、溶解性和加工效率,还关系到产品的稳定性与保质期。例如,在面粉加工中,细度过大可能导致面筋形成不充分,而细度过细则可能影响烘焙体积。因此,建立科学、的粗细度检测体系对生产企业、质检机构及科研单位具有重要意义。

检测项目

植物源性食品的粗细度检测主要包括以下项目:

1. 粒径分布:颗粒在不同粒径范围内的占比,体现均匀性;
2. 平均粒径:颗粒群体的平均大小;
3. 大/小粒径:颗粒的极限尺寸范围;
4. 筛上残留率:特定筛网孔径下的残留比例;
5. 颗粒形态分析(可选):通过形状参数评估颗粒一致性。

检测仪器

根据检测方法的不同,常用仪器包括:

1. 标准筛分设备:如振动筛分机,搭配不同目数(如80目、100目)的金属丝网;
2. 激光粒度分析仪:利用激光衍射原理测量粒径分布;
3. 图像分析显微镜:结合高分辨率成像技术与软件,分析颗粒形态及尺寸;
4. 空气透过法仪器:通过气体透过率间接评估粉末比表面积和细度。

检测方法

主流检测方法及步骤:

1. 筛分法(GB/T 5507-2008):
- 样品称重后置于标准筛组中振动;
- 计算各层筛网残留物质量占比。
2. 激光衍射法(ISO 13320:2020):
- 样品分散后通过激光束,采集散射光数据;
- 软件拟合生成粒径分布曲线。
3. 图像分析法(AOAC 965.22):
- 显微镜下拍摄颗粒图像;
- 专用软件进行形态学参数统计。

检测标准

国内外常用标准包括:

1. 中国标准
- GB/T 5507-2008《粮油检验 粉类粗细度测定》
- GB/T 19077-2016《粒度分析 激光衍射法》
2. 标准
- ISO 3310-1:2016《试验筛技术要求与检验》
- ISO 13320:2020《粒度分析 激光衍射法》
3. 行业标准
- AOAC 965.22《面粉颗粒度测定(显微镜法)》

结论

植物源性食品的粗细度检测需结合具体产品类型和工艺需求选择合适方法。筛分法操作简单、成本低,但精度有限;激光衍射法精度高,适用于纳米至毫米级颗粒;图像分析法可同步获取形态信息。严格遵循标准操作流程,并定期校准仪器,是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性和可比性的关键。

上一篇:植物源性食品粗蛋白质检测 下一篇:四氯苯菊酯检测
以上是中析研究所植物源性食品粗细度、细度检测检测服务的相关介绍,如有其他检测需求可咨询在线工程师进行了解!

京ICP备15067471号-35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