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官网!
免费咨询热线
400-635-0567
捣实状态下堆积密度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 |
点 击 解 答 ![]() |
捣实状态下堆积密度检测是评价颗粒状、粉状或散装材料物理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广泛应用于建筑材料(如砂石、混凝土骨料)、冶金原料、化工填料等领域。该参数反映了材料在特定捣实工艺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直接影响材料级配优化、运输成本计算及工程应用性能。通过标准化检测流程,可确保材料在压实状态下的密实度满足施工或生产需求,同时为质量控制、工艺改进提供数据支撑。
捣实状态下堆积密度检测主要包含以下关键项目:
1. 材料在捣实后的单位体积质量(kg/m³或g/cm³)
2. 颗粒粒径分布对堆积密度的影响分析
3. 不同捣实次数下的密度变化规律
4. 材料含水率与堆积密度的相关性
检测需在标准环境条件下进行,关注材料的物理形态保持和捣实工艺的重复性。
实施检测需配置仪器组合:
- 标准容量筒:材质为金属,容积精度±0.5%,配备刮平工具
- 电子天平:量程≥10kg,精度0.1g
- 电动捣实仪:可设定固定振幅(通常为15mm)和频率(15次/分钟)
- 恒温恒湿箱:控制检测环境温度(20±2)℃、湿度(50±5)%RH
- 分料漏斗:保证材料均匀下落
仪器须定期进行计量校准,确保数据准确性。
依据标准GB/T 14685-2022《建设用卵石、碎石》,检测流程包括:
1. 试样制备:将材料缩分至检测量(通常为容量筒体积的1.5倍)
2. 装料程序:通过分料漏斗分三次装入容量筒,每次装料后以固定高度自由下落捣实25次
3. 表面处理:用直尺沿筒口刮平多余材料
4. 称量计算:测量总质量后扣除容器质量,计算单位体积密度
5. 平行试验:至少进行三次有效测定,取算术平均值
国内外常用标准包括:
- 中国标准:GB/T 14684-2022《建设用砂》、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 标准:ASTM C29/C29M-17a《粗骨料堆积密度标准试验方法》、ISO 9033-2005《铝生产用煅烧焦堆积密度测定》
- 行业标准:JC/T 2093-2019《膨胀珍珠岩堆积密度试验方法》
标准中均对试样制备、试验条件、允许误差范围等作出明确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