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官网!
免费咨询热线
400-635-0567
不溶物(悬浮物)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 |
点 击 解 答 ![]() |
不溶物(悬浮物)是指液体中无法通过常规过滤或沉降方法溶解的固体颗粒,广泛存在于水环境、工业废水、食品饮料及化工产品中。其含量直接影响液体的透明度、稳定性、化学性质及使用性能。例如,在饮用水处理中,悬浮物超标可能引发微生物滋生;在工业生产中,不溶物会影响设备运行效率和产品质量。因此,检测不溶物(悬浮物)的含量是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和生产工艺优化的重要环节。
不溶物(悬浮物)检测的核心目标是测定样品中非溶解性固体颗粒的总量及其物理特性,主要包括以下项目:
1. 总不溶物含量:单位体积或质量样品中悬浮物的总质量;
2. 粒径分布:颗粒的大小范围及分布比例;
3. 沉降特性:悬浮物在静置或离心条件下的沉降速率;
4. 化学成分分析(选测):针对特定需求分析悬浮物的组成(如金属、有机物等)。
根据检测方法的不同,主要使用以下仪器:
1. 真空过滤装置:配套标准滤膜(孔径0.45μm或特定规格)用于分离悬浮物;
2. 电子分析天平:精确称量滤膜前后质量变化(精度0.1mg);
3. 离心机:通过离心力加速颗粒沉降以测定沉降特性;
4. 分光光度计/浊度仪:通过光学原理快速评估悬浮物浓度;
5. 激光粒度分析仪:用于高精度粒径分布测定。
1. 重量法(标准方法)
步骤:样品均匀采集→滤膜烘干称重(初始质量m₁)→真空抽滤样品→滤膜+悬浮物烘干(恒重m₂)→计算差值(m₂-m₁)→结果以mg/L或g/kg表示。
适用性:高精度检测,适用于实验室环境。
2. 离心法
步骤:样品装入离心管→设定转速和时间离心→取上清液分析残留浊度→通过校准曲线换算悬浮物含量。
适用性:适用于快速现场检测或含胶体物质的样品。
3. 光学法
步骤:利用浊度仪或分光光度计测定样品透光率/散射强度→通过预先建立的校准关系式直接读取浓度值。
适用性:在线监测或大批量样品快速筛查。
及国内标准为检测提供统一依据:
1. ISO 11923:1997《水质-悬浮物测定-过滤法》;
2. GB/T 11901-1989《水质 悬浮物的测定 重量法》;
3. EPA 160.2(美国环保署悬浮物检测标准);
4. APHA 2540 D(美国公共卫生协会标准方法)。
检测时需严格遵循标准操作流程,包括样品保存时间(通常≤24小时)、滤膜预处理、烘干温度(105±2℃)及重复测定次数(至少双平行样)等要求,以确保数据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