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官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实验室 > 化工实验室 > 化工产品

耐接地短路能力(电池单体)检测

发布日期: 2025-05-12 15:07:13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15:07

耐接地短路能力(电池单体)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

点 击 解 答  

耐接地短路能力(电池单体)检测的重要性

随着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的快速发展,锂离子电池单体的安全性成为行业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耐接地短路能力检测是评估电池在意外短路情况下是否具备足够安全性的关键测试项目。当电池单体因外部因素(如金属异物穿刺、绝缘失效等)发生接地短路时,短时间内可能产生大电流及高温,导致热失控甚至爆炸。因此,通过科学规范的检测手段验证电池单体的耐短路能力,对保障终端产品的使用安全、降低事故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检测项目与核心指标

耐接地短路能力检测主要针对电池单体在模拟短路条件下的物理和电气性能变化,具体包括以下项目:

  • 短路电流峰值与持续时间:记录短路瞬间的大电流值及电流衰减特性。
  • 温升特性:监测电池表面及内部温度变化,评估热管理能力。
  • 结构完整性:检测短路后电池外壳是否变形、破裂或漏液。
  • 绝缘性能:验证短路后电池极耳与外壳间的绝缘电阻是否达标。

检测仪器与设备

完成该项检测需依托仪器,主要包括:

  • 高精度短路测试系统:可模拟不同阻抗的短路回路,并实时采集电流、电压数据。
  • 红外热成像仪/热电偶:用于非接触式或接触式温度监测。
  • 高速数据采集卡:记录毫秒级的电流、电压瞬态波形。
  • 绝缘电阻测试仪:测量短路后电池的绝缘性能。
  • 压力传感器与形变分析仪:评估电池外壳的机械稳定性。

检测方法与流程

检测过程需严格遵循标准化操作:

  1. 预处理:将电池单体在指定环境(如25℃)下静置至荷电状态(SOC)达到要求(通常为)。
  2. 短路模拟:通过低阻回路连接电池正极与外壳(接地端),触发短路并记录数据。
  3. 动态监测:全程记录电流、电压、温度曲线,捕捉热失控临界点。
  4. 后处理分析:短路结束后检查电池外观,测试绝缘电阻,并分析内部材料是否发生分解。

检测标准与规范

国内外主流标准对耐接地短路能力的要求如下:

  • GB/T 31485-2015:规定锂离子电池单体需在短路后30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
  • IEC 62660-2:2018:要求短路测试中电池表面温度不超过150℃,且无电解液泄漏。
  • UN 38.3:针对运输安全,强调短路测试后电池需保持结构完整。
  • 企业内控标准:部分厂商会设定更严苛的阈值(如温升≤100℃)。

通过上述系统的检测流程与标准化的评价体系,可有效量化电池单体的耐短路能力,为产品设计改进和安全认证提供科学依据。

上一篇:排气阀动作(适用于阀控式蓄电池)检测 下一篇:蓄电池耐久性检测
以上是中析研究所耐接地短路能力(电池单体)检测检测服务的相关介绍,如有其他检测需求可咨询在线工程师进行了解!

京ICP备15067471号-35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