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官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实验室 > 化工实验室 > 化工产品

热失控敏感性(电池单体)检测

发布日期: 2025-05-12 15:01:28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15:01

热失控敏感性(电池单体)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

点 击 解 答  

热失控敏感性(电池单体)检测的背景与重要性

随着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储能系统及消费电子领域的广泛应用,其安全性问题备受关注。热失控是电池单体在过热、过充、短路等异常工况下发生的剧烈放热反应,可能导致燃烧或爆炸,严重威胁人身及财产安全。热失控敏感性检测作为评估电池安全性能的核心环节,通过模拟极端条件并量化电池的临界失效参数,为电池设计、材料选型及使用规范提供科学依据。

主要检测项目

电池单体热失控敏感性检测主要包含以下核心参数:
1. 热失控触发温度(Tonset):电池开始发生不可逆放热反应的临界温度;
2. 温升速率(dT/dt):热失控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率,反映反应剧烈程度;
3. 大表面温度(Tmax):电池表面达到的峰值温度;
4. 气体释放特性:包括产气量、成分分析及压力变化;
5. 机械形变与破裂行为:壳体膨胀、泄压阀开启等物理变化特征。

常用检测仪器

检测需依赖高精度仪器设备:
- **绝热加速量热仪(ARC)**:模拟绝热环境,测量自放热反应特征参数;
- **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析材料热稳定性及反应焓变;
- **高温循环测试箱**:提供可控温升速率的外部热源;
- **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同步记录电压、温度、压力等动态参数;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热失控释放气体的成分与浓度。

检测方法详解

常规检测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1. **样品预处理**:电池在标准温湿度下完成充放电循环至指定SOC(荷电状态);
2. **外部加热法**:通过电加热片或热板以恒定速率加热电池,监测温度突变点;
3. **针刺触发法**:利用钨钢针穿刺电池极耳或壳体,模拟内短路场景;
4. **过充/过放测试**:施加超过截止电压的电流,观察热失控演化过程;
5. **数据采集与处理**:结合热成像、电压曲线和气体成分数据,建立热失控模型。

与国内检测标准

检测需遵循多项标准:
- **GB 38031-2020**(中国):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明确热扩散试验方法;
- **UL 1642**(美国):锂离子电池安全标准,规定热滥用测试条件;
- **IEC 62660-2**():动力电池安全性测试规范,涵盖热失控评估指标;
- **UN 38.3**:运输安全测试,包含高温及热冲击试验要求;
- **SAE J2464**:电动汽车电池滥用测试指南,提供热失控判定准则。

通过系统化的检测项目、精密仪器及标准化方法,热失控敏感性检测为电池安全性能分级、风险预警及热管理策略优化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撑,对推动电池技术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上一篇:双馈异步发电机绝缘电阻测定检测 下一篇:安全性(蓄电池模块)检测
以上是中析研究所热失控敏感性(电池单体)检测检测服务的相关介绍,如有其他检测需求可咨询在线工程师进行了解!

京ICP备15067471号-35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