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官网!
免费咨询热线
400-635-0567
外径周长、工作长度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 |
点 击 解 答 ![]() |
在机械制造、管道工程、精密仪器生产等领域,外径周长和工作长度的检测是确保产品质量与性能的关键环节。外径周长直接关联部件的装配精度和密封性能,而工作长度则影响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和使用寿命。这些参数的偏差可能导致产品失效、安全隐患或高昂的维修成本。因此,针对这两项指标的检测需采用科学方法、仪器及标准规范,以实现测量结果的可靠性与可重复性。
外径周长检测主要针对圆形或类圆形截面物体(如管道、轴类零件),通过测量外径计算周长值,或直接通过周向测量工具获取数据。工作长度检测则面向具有明确功能长度的线性部件(如连杆、传动杆、液压缸活塞杆),需确保其实际尺寸与设计公差匹配。两项检测均适用于质量控制、来料检验及工艺验证等场景。
1. 外径周长检测仪器:
- 数显式外径千分尺(分辨率0.001mm)
- 激光扫描外径测量仪(非接触式,适用于高精度需求)
- π尺(柔性卷尺,通过外周长间接计算直径)
2. 工作长度检测仪器:
- 三坐标测量机(CMM,适用于复杂几何形状)
- 影像测量仪(结合光学放大与软件分析)
- 游标卡尺/深度尺(常规接触式测量工具)
外径周长检测方法:
1. 接触式测量法:使用外径千分尺在圆周均布3个以上点位测量直径,取平均值后代入公式C=πD计算周长。
2. 直接周长测量法:采用π尺环绕被测件外壁一周,直接读取周长数值。
3. 激光扫描法:通过旋转平台带动工件运动,激光传感器连续采集轮廓数据并自动计算周长。
工作长度检测方法:
1. 端面基准法:以部件两端加工面为基准,使用高度规或三坐标机测量轴向尺寸。
2. 影像对比法:将工件置于光学平台上,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分析实际长度与CAD图纸的偏差。
3. 多段位测量法:对具有台阶结构的工件分段测量后累加,避免累积误差。
- ISO 3304:2019:无缝及焊接金属管外径与周长测量技术规范
- GB/T 3091-2015: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尺寸公差标准
- ASTM E29-22:测量数据修约与有效位数确定方法
- JJG 30-2012:通用卡尺检定规程(适用于接触式测量工具校准)
检测结果需满足以下要求:外径周长公差一般控制在±0.5%以内,工作长度偏差不超过±0.1mm(精密件)或±1mm(常规件),具体依据产品技术协议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