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官网!
免费咨询热线
400-635-0567
注射用水 细菌内毒素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 |
点 击 解 答 ![]() |
注射用水是医药行业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原料,广泛用于注射剂、生物制剂及医疗器械的冲洗等环节。由于其直接或间接接触人体血液系统,细菌内毒素的控制尤为严格。细菌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成分,具有高热原性,即使微量进入人体也可能引发发热、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因此,各国药典(如《中国药典》《美国药典》《欧洲药典》)均对注射用水的细菌内毒素限值提出明确要求,通常规定不超过0.25 EU/mL。为确保产品质量和患者安全,建立科学、灵敏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成为制药企业质量控制的核心环节。
注射用水细菌内毒素检测的核心项目包括:
1. 内毒素限量测定:通过定量或半定量方法判定样品是否符合0.25 EU/mL的限值标准。
2. 样品干扰试验:验证样品本身是否对鲎试剂反应产生抑制或增强作用,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 验证性检测:涵盖方法适用性、检测灵敏度复核及系统适用性测试。
检测过程中需依赖仪器设备:
- 鲎试剂(LAL试剂):基于鲎血细胞裂解物的凝胶反应原理,分为凝胶法、动态浊度法和显色基质法试剂。
- 分光光度计:用于动态显色法和浊度法的吸光度测定,需配备恒温模块(通常37±1℃)。
- 细菌内毒素测定仪:集成温控、振荡及数据采集功能的全自动设备,如Pyros Kinetix Flex系统。
- 恒温水浴箱/干式恒温器:确保反应体系温度精确稳定。
- 无热原耗材:包括无内毒素试管、枪头及稀释用注射用水。
现行主流方法包括以下三种:
依据鲎试剂与内毒素接触后形成凝胶的原理:
- 样品与鲎试剂按比例混合,于37℃水浴孵育60分钟
- 倒转试管观察是否形成坚实凝胶,判断内毒素是否超标
- 特点:操作简单、成本低,但灵敏度较低(0.03-0.25 EU/mL)
通过检测显色底物裂解速率定量内毒素:
- 使用含合成色原底物的鲎试剂
- 酶标仪连续监测405nm吸光度变化,生成反应曲线
- 标准曲线法计算内毒素浓度,检测限可达0.005 EU/mL
基于凝胶形成过程中的浊度变化进行检测:
- 实时监测340-660nm波长下的浊度增加速度
- 通过软件自动计算内毒素含量,适用于大批量样品检测
检测需严格遵循以下标准:
- 《中国药典》2020年版通则1143:明确凝胶法、光度法的操作规范及结果判定标准
- USP <85>:规定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验证要求和限度计算方式
- ISO 16792:2021:对仪器验证、数据完整性提出具体要求
- ICH Q4B Annex14:协调各国药典在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上的差异
1. 实验环境需符合无菌操作要求,避免外源性内毒素污染
2. 样品采集后应在2小时内检测,或冷藏保存(2-8℃)不超过24小时
3. 定期进行阳性对照试验,验证鲎试剂灵敏度
4. 使用标准内毒素(如EC-6)建立标准曲线时需多点校准(R²≥0.980)
5. 对高浓度样品需梯度稀释,确保检测值位于标准曲线线性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