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官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实验室 > 化工实验室 > 化工产品

水质参数耐热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检测

发布日期: 2025-04-23 21:32:03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 21:32

水质参数耐热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

点 击 解 答  
html

水质参数耐热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检测的重要性

耐热大肠菌群(Thermotolerant Coliforms),又称粪大肠菌群(Fecal Coliforms),是一类能在44.5℃高温下生长的细菌,主要包括大肠埃希氏菌(E. coli)等肠道源性微生物。作为水质卫生评价的重要指标,其检测直接关系到饮用水、地表水及废水处理后的安全性。这类细菌的存在通常与粪便污染密切相关,可能携带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对公共卫生构成威胁。因此,准确检测耐热大肠菌群含量是保障水质安全、预防水传播疾病的关键环节。

检测项目及意义

耐热大肠菌群检测的核心目标是量化水样中该类菌群的浓度(通常以CFU/100mL表示),评估水体的粪便污染程度及潜在健康风险。检测结果可用于判断水质是否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环境水体质量要求或废水排放限值。其检测项目具体包括:菌群总数测定、特异性鉴定(如E. coli确认试验)以及与总大肠菌群的对比分析。

主要检测仪器

检测过程中需使用多种精密仪器确保结果准确性:

  • 恒温培养箱:提供44.5±0.2℃的精确控温环境,用于耐热菌的选择性培养。
  • 膜过滤装置:包含无菌滤膜(孔径0.45μm)和抽滤系统,用于水样浓缩。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用于酶底物法的比色分析(如MUG培养基检测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
  • 显微镜及菌落计数器:辅助菌落形态观察与计数。

常用检测方法

1. 滤膜法(Membrane Filtration, MF)

将水样通过滤膜截留微生物,转移至M-FC或EC培养基中,44.5℃培养24±2小时后统计蓝色菌落数。此方法灵敏度高,适用于低浊度水样。

2. 多管发酵法(Multiple Tube Fermentation)

采用EC肉汤进行两步培养:初发酵产气后,通过复发酵与伊红美蓝琼脂(EMB)平板验证,结合MPN表计算浓度。该方法适合高浊度或含抑制剂的水体。

3. 酶底物法(Substrate Technology)

利用特异性显色底物(如Colilert试剂),通过显色或荧光反应直接判读结果,操作简便且快速(24小时内完成)。

检测标准与规范

国内外主要执行以下标准:

  • 中国标准:GB/T 5750.12-2023《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微生物指标》明确规定滤膜法与多管发酵法的操作流程。
  • 美国EPA标准:Method 1603(膜过滤法)与Method 1604(酶底物法)被广泛采用。
  • ISO标准:ISO 9308-1:2014规定水质耐热大肠菌群的定量检测方法。

检测过程中需严格遵循实验室质量控制要求,包括空白试验、平行样测定及标准菌株验证,确保数据的科学性与可比性。

上一篇:Ⅰ型陶瓷的混合和压实性能检测 下一篇:开闭及刃口接触点检测
以上是中析研究所水质参数耐热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检测检测服务的相关介绍,如有其他检测需求可咨询在线工程师进行了解!

京ICP备15067471号-35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