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官网!

过氧化值测定

发布日期: 2025-04-07 14:29:55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7日 14:31

过氧化值测定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

点 击 解 答  

过氧化值测定:检测项目与关键步骤解析

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 POV)是评价油脂及含油食品氧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反映了油脂中初级氧化产物的含量。过氧化值过高不仅影响食品风味和营养价值,还可能产生有害物质。因此,过氧化值的测定在食品安全、油脂加工及质量控制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检测项目展开,详细解析过氧化值测定的核心内容。

一、过氧化值测定的基本原理

过氧化值的定义为:1 kg油脂中活性氧的含量(以mmol或mg计)。其测定基于碘量法:油脂中的过氧化物与碘化钾(KI)在酸性条件下反应,释放出游离碘(I₂),再用硫代硫酸钠(Na₂S₂O₃)标准溶液滴定游离碘,通过消耗的硫代硫酸钠量计算过氧化值。

二、过氧化值测定的核心检测项目

1. 样品类型

  • 油脂类:植物油(如大豆油、菜籽油)、动物油(如猪油、牛油)等。
  • 含油食品:油炸食品、坚果、糕点、肉制品、乳制品等。
  • 工业油脂:润滑油、生物柴油等(需根据行业标准调整方法)。

2. 检测方法及步骤

  • 经典滴定法(GB 5009.227-2016) 步骤:

    1. 样品处理:取适量油脂(约2~3 g)于碘量瓶中,避免光照和高温。
    2. 反应体系:加入30 mL冰乙酸-异辛烷混合液(3:2)、1 mL饱和KI溶液,避光振荡1分钟。
    3. 终止反应:加入30 mL蒸馏水,摇匀。
    4. 滴定:用0.01 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淡黄色,加入1 mL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
    5. 空白试验:同条件下进行空白对照。
  • 分光光度法(快速检测) 利用过氧化物与特定显色剂(如硫氰酸铁)生成有色化合物,通过比色法测定吸光度,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筛查。

3. 仪器与试剂

  • 主要仪器
    • 碘量瓶(250 mL)、滴定管(棕色)、分析天平(精度0.0001 g)。
    • 分光光度计(若采用分光光度法)。
  • 关键试剂
    •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需标定)、冰乙酸、异辛烷、碘化钾、淀粉指示剂。

4. 结果计算

  • 公式: 过氧化值(mmol/kg)=(�−�0)×�×1000�过氧化值(mmol/kg)=m(V−V0​)×C×1000​
    • �V:样品消耗硫代硫酸钠体积(mL)
    • �0V0​:空白消耗硫代硫酸钠体积(mL)
    • �C:硫代硫酸钠浓度(mol/L)
    • �m:样品质量(g)
  • 单位换算:1 mmol/kg = 2 mEq/kg。

5. 质量控制要求

  • 平行试验:每个样品至少测定2次,相对偏差≤10%。
  • 试剂空白:确保试剂无氧化性物质干扰。
  • 标准物质验证:使用已知过氧化值的标准油脂验证方法准确性。

三、检测中的关键注意事项

  1. 样品保存

    • 油脂样品需避光、低温(-20℃)储存,防止氧化加剧。
    • 含油食品需粉碎均匀后立即检测,避免水分和微生物影响。
  2. 操作要点

    • 反应需严格避光,避免碘的额外生成。
    • 滴定速度应缓慢,接近终点时逐滴加入。
    • 冰乙酸具有腐蚀性,需在通风橱中操作。
  3. 干扰因素排除

    • 若样品含色素(如辣椒油),需采用活性炭脱色处理。
    • 高水分样品需预先脱水(如无水硫酸钠干燥)。

四、过氧化值的判定标准与应用

  1. 食品安全标准(GB 2716-2018):
    • 食用植物油:过氧化值≤0.25 g/100g(以脂肪计)。
    • 坚果与籽类:≤0.80 g/100g。
  2. 应用场景
    • 生产过程控制:监测油脂精炼、储存过程中的氧化稳定性。
    • 货架期评估:预测含油食品的保质期。
    • 质量纠纷仲裁:作为油脂酸败程度的法定检测指标。

五、总结

过氧化值测定是评估油脂氧化状态的核心手段,其检测项目涵盖样品类型、方法选择、仪器试剂、计算与质控等关键环节。通过规范操作和严格质控,可为食品工业提供准确的氧化风险预警,保障产品质量与消费者健康。

参考文献

  1. GB 5009.227-2016 食品安全标准 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测定
  2. AOCS Cd 8b-90 Peroxide Value Acetic Acid-Isooctane Method

复制
导出
重新生成
上一篇:酸价测定下一篇:碘价测定
以上是中析研究所过氧化值测定检测服务的相关介绍,如有其他检测需求可咨询在线工程师进行了解!

京ICP备15067471号-35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