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官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实验室 > 食品实验室 > 食用油

调和油检测

发布日期: 2025-04-07 14:44:43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7日 14:45

调和油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

点 击 解 答  

调和油检测:科学把关食用油安全的核心环节

调和油检测是保障食用油质量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其检测体系涵盖理化指标、卫生安全、营养组分三大维度。根据市场监管总局2022年抽查数据,调和油合格率为92.7%,不合格产品主要问题集中在脂肪酸组成不达标和掺假掺杂。本文将深入解析调和油检测的关键项目与技术原理。

一、基础理化指标检测

酸价检测采用氢氧化钾滴定法(GB 5009.229),通过测定油脂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判断原料新鲜度。某品牌调和油因酸价超标3倍被召回事件显示,超标产品会引发肠胃不适。过氧化值检测使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法(GB 5009.227),该指标超过20meq/kg时油脂即出现明显哈喇味。熔点测定采用毛细管法(GB 5536),能有效鉴别是否违规添加棕榈油等低价成分。

二、食品安全关键项目

重金属检测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铅、砷、汞的检出限分别达到0.01mg/kg。黄曲霉毒素B1检测使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灵敏度达0.1μg/kg。某次抽检发现3批次调和油苯并芘超标,检测人员通过固相萃取-GC/MS法锁定污染源为劣质原料。塑化剂检测运用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可同时检测1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

三、品质真实性鉴定

脂肪酸组成分析采用气相色谱法(GB 28404),通过C16:0、C18:1等特征峰识别油种。某案件通过建立脂肪酸比例模型,成功查处橄榄油含量不足5%的伪劣调和油。稳定碳同位素比值法(δ13C值)能鉴别是否掺入玉米油等C4植物油脂。DNA检测技术可识别掺入0.5%以上的非标注油种,特别适用于芝麻油等高价油种的掺假鉴定。

现行GB 2716-2018标准规定调和油必须标注各油种比例,但实际执行中仍存在标注不规范现象。第三方检测机构报告显示,使用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可实现调和油组成的快速筛查,检测时间由传统方法的48小时缩短至30分钟。随着检测技术发展,调和油检测正朝着微型化、智能化的方向演进,为食用油安全提供更坚实的保障。


复制
导出
重新生成
上一篇:猪油检测下一篇:花生油检测
以上是中析研究所调和油检测检测服务的相关介绍,如有其他检测需求可咨询在线工程师进行了解!

京ICP备15067471号-35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