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官网!

蛋白质含量测定

发布日期: 2025-04-07 10:59:13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7日 11:00

蛋白质含量测定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

点 击 解 答  

蛋白质含量测定:检测项目与方法的全面解析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其含量测定在食品工业、生物医学研究、临床诊断和制药等领域具有关键意义。本文介绍蛋白质含量测定的主要检测项目、方法原理、操作流程及适用场景,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一、蛋白质含量测定的核心检测项目

蛋白质含量测定的核心目标是准确、地检测样品中的总蛋白浓度,排除干扰物质的影响。检测项目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总蛋白浓度测定:量化样品中所有可溶性蛋白质的总量。
  2. 纯度评估:结合电泳或色谱法,分析目标蛋白与其他杂质的比例。
  3. 干扰物检测:评估样品中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物质(如核酸、脂类、去污剂等)。

二、常用检测方法及其技术细节

1. 凯氏定氮法(Kjeldahl Method)

  • 原理:通过高温消解将蛋白质中的氮转化为铵盐,蒸馏后用酸吸收,滴定计算总氮含量,再乘以蛋白质换算系数(通常为6.25)。
  • 步骤
    1. 样品消解(浓硫酸、催化剂)。
    2. 蒸馏释放氨气。
    3. 滴定计算氮含量。
  • 优点:经典、准确,适用于食品和农产品检测。
  • 缺点:耗时(2-3小时)、无法区分蛋白氮与非蛋白氮。
  • 适用场景:固态或高脂样品(如肉类、谷物)。

2. BCA法(Bicinchoninic Acid Assay)

  • 原理:在碱性条件下,蛋白质将Cu²⁺还原为Cu⁺,后者与BCA试剂生成紫色络合物,562 nm处测定吸光度。
  • 步骤
    1. 配制标准曲线(BSA标准液)。
    2. 加入BCA工作液,60℃孵育30分钟。
    3. 比色测定。
  • 优点:灵敏度高(0.5-2000 μg/mL)、抗干扰能力较强(可耐受1% SDS)。
  • 缺点:受强还原剂(如DTT)影响。
  • 适用场景:细胞裂解液、血清等复杂样品。

3. Lowry法(Folin-酚试剂法)

  • 原理:蛋白质与铜离子结合生成复合物,后者还原磷钼酸-磷钨酸试剂,生成蓝色产物,750 nm处检测。
  • 优点:灵敏度高于BCA法(1-100 μg/mL)。
  • 缺点:步骤繁琐、受去污剂(如Triton X-100)干扰。
  • 适用场景:纯化蛋白溶液的定量。

4. 紫外吸收法(UV Absorption)

  • 原理:利用蛋白质中酪氨酸、色氨酸在280 nm处的吸收峰定量。
  • 快速计算公式:浓度(mg/mL)= A280 / 消光系数。
  • 优点:无需试剂、快速无损。
  • 缺点:受核酸污染干扰(需用A260/A280比值校正)。
  • 适用场景:纯化后的单一样本(如抗体溶液)。

5. Bradford法(考马斯亮蓝法)

  • 原理:考马斯亮蓝G-250与蛋白质结合后由棕红色变为蓝色,595 nm处检测。
  • 优点:操作简便(5分钟出结果)、成本低。
  • 缺点:易受碱性缓冲液和去污剂干扰。
  • 适用场景:实验室常规检测(如酶提取液)。

三、方法选择的关键因素

方法 灵敏度 检测时间 干扰物敏感性 适用样本类型
凯氏定氮法 长(小时级) 固体、高脂样品
BCA法 中(30分钟) 中度 复杂生物样品
Lowry法 长(1小时) 纯化蛋白
紫外吸收法 即时 无核酸污染的纯化蛋白
Bradford法 快(5分钟) 中度 一般溶液

四、质量控制与注意事项

  1. 标准曲线校准:每次实验需使用已知浓度的标准蛋白(如BSA)建立标准曲线。
  2. 重复检测:至少3次平行实验以减少误差。
  3. 干扰物处理
    • 核酸污染:用DNase/RNase消化或A260/A280校正。
    • 去污剂:稀释样品或选择兼容性方法(如BCA法)。
  4. 样本预处理:复杂样品需离心或过滤去除颗粒物。

五、新兴技术与自动化检测

  1. 荧光染料法:基于SYPRO Orange等荧光探针,灵敏度达ng级。
  2. 微流控芯片:集成化检测,适用于微量样本(μL级)。
  3. 自动化分析仪:如Nanodrop(紫外法)和Qubit(荧光法),实现快速高通量检测。

六、结论

蛋白质含量测定需根据样本特性(如纯度、干扰物种类)和实验需求(灵敏度、速度)选择合适方法。常规检测推荐BCA法或Bradford法;高纯度样本可优先选择紫外吸收法;复杂样品需结合预处理和抗干扰能力强的技术。随着技术的发展,自动化仪器和荧光法正逐步成为检测的新趋势。

参考文献

  • Smith, P.K. et al. (1985). Measurement of protein using bicinchoninic acid. Anal. Biochem. 150(1), 76-85.
  • Lowry, O.H. et al. (1951). Protein measurement with the Folin phenol reagent. J. Biol. Chem. 193, 265-275.

复制
导出
重新生成
上一篇:黄曲霉毒素测定下一篇:氨基酸测定
以上是中析研究所蛋白质含量测定检测服务的相关介绍,如有其他检测需求可咨询在线工程师进行了解!

京ICP备15067471号-35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