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官网!
免费咨询热线
400-635-0567
家用和类似用途两极带接地10A 250V a.c.插头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 |
点 击 解 答 ![]() |
本标准规定了高压线路针式瓷绝缘子的结构型式、尺寸、机械特性和电气特性。本标准适用于标称电压为10 kV及以下、频率不高于100 Hz的交流架空电力线路用的针式瓷绝缘子(以下简称绝缘子)。绝缘子安装地点为环境温度为-40 ℃~+40 ℃,海拔不超过1 000 m的地区。本标准不适用于对绝缘子瓷件、金属附件有严重腐蚀或使绝缘子性能降低的环境中使用的绝缘子。
本文件界定了架空线路用瓷或玻璃绝缘子元件(以下简称绝缘子)的术语和特性,规定了检验特性规定值的条件、试验方法和判定准则。本文件适用于标称电压高于1 000 V、频率不超过100 Hz交流架空电力和牵引线路用瓷和玻璃绝缘子,以及直流架空电力牵引线路用绝缘子的定义、试验方法和判定准则。本文件也适用于绝缘子串元件、架空线路刚性绝缘子和变电所用的类似结构的绝缘子的定义、试验方法和判定准则。本文件不适用于构成电气部件的绝缘子,或电气结构中的部件,以及GB/T 8287(所有部分)中所包括的支柱绝缘子的定义、试验方法和判定准则。绝缘子串和绝缘子组的试验方法(如,湿操作冲击电压)和接收准则在GB/T 1001.2—2010中论述。本文件不包括有关按特定运行条件选择绝缘子的要求。绝缘子的特性值在相应的产品标准中规定。
GB/T 1001的本部分规定了标准电气试验程序及接收规则,以检验本部分范围内的绝缘子串和绝缘子串组的规定特性。本部分适用于标准电压高于1000V、频率不大于100Hz的架空电力线路用瓷或玻璃绝缘子串元件组成的绝缘子串和绝缘子串组。本部分也适用于直流架空牵引线路用的绝缘子串和绝缘子串组。本部分还适用于变电所用的类似结构的绝缘子串和绝缘子串组。本部分还可作为直流架空电力线路用的绝缘子串和绝缘子串组及复合绝缘子的暂用标准。
本文件规定了家用和类似用途单相插头插座的型式、基本参数和尺寸,以及试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家庭和类似家庭环境场合使用的、交流频率为50 Hz、额定电压为250 V、额定电流不超过16 A的单相插头和插座。
本标准规定了家用和类似用途三相插头插座的型式、基本参数和尺寸。本标准适用于家用和类似用途的、交流频率为50 Hz、额定电压为440 V、额定电流不超过32 A的三相插头和三相固定式或移动式插座。本标准不排除将三相插头插座用于建筑工地,或作农业、商业用途。
本标准规定了机械加工工艺装备的基本术语和定义。包括:一般术语、金属切削刀具术语、模具术语、金属切削机床夹具术语、辅具术语、钳工工具术语、计量器具术语、工位器具术语及工艺装备管理术语。标准适用于机械装备制造业的生产、科研、教学等。
本标准规定了家用和类似用途电气包装的术语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标识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
本标准规定了评定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系列和规定表面粗糙度时的一般规则。本标准适用于对工业制品的表面粗糙度的评定。
GB/T 1033本部分规定了非泡沫塑料密度的三种测定方法:方法A:浸渍法,适用于除粉料外无气孔的固体塑料。方法B:液体比重瓶法,适用于粉料,片料,粒料或制品部件的小切片。方法C:滴定法,适用于无孔的塑料。本部分适用于塑料的或挤出的非泡沫塑料,以及粉料、片料和颗粒状非泡沫塑料。
警告:本部分的应用可能会涉及到一些危险的材料、操作或设备。本部分没有针对可能存在的有关应用的全部安全问题做出说明。本部分的使用者有责任在使用前建立适用于本部分的安全健康条款并确定本部分的使用规范。GB/T 1033的本部分规定了用密度梯度柱测定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方法。本部分适用于模塑或挤出的无孔非泡沫塑料固体颗粒。
警告:本部分的应用可能会涉及到一些危险的材料、操作或设备。本部分没有针对可能存在的有关应用的全部安全问题做出说明。本部分的使用者有责任在使用前建立适用于本部分的安全健康条款并确定本部分的使用规范。GB/T 1033的本部分规定了内部不含孔隙的任何形状的固体非泡沫塑料的密度或比容的测量方法。
1.1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平板或曲面形状的固体塑料在厚度方向吸水性的方法。本标准也规定了当试样进入水中或在一定湿度的条件下,测量规定塑料试验样尺寸的吸水量。对单相材料假设通过试样厚度方向上具有恒定吸水性的费克扩散行为,那么可以测定通过厚度方向的水分扩散系数。该模型对均质材料和增强聚合物基料在玻璃化温度以下的试验是有效的。然而一些两相基料,如固化的环氧树脂可能要求多相吸收模型,不包含在本标准范围内。1.2 材料的吸水性和(或)扩散系数适于比较塑料暴露于相同条件下的平衡吸水量。若在非湿度平衡条件下比较材料的性能,就不局限于单相费克扩散行为。1.3 另一种情况是在一定时间内将规定尺寸的塑料试样浸泡于水中或规定的湿度下,该方法可用于相材料不同批次的比较,或给定材料质量控制。所有试样尽可能相同,有相同的物理性质即表面光洁度。内应力等。然而在这些条件下试样达不到平衡吸水性,所以该试验不能用于比较不同种类塑料的吸水性。为了保证结果的可靠性,建议试验同时进行。1.4 本标准得到的结果适用于大多数塑料,但不适用于具有吸水性和毛细管效应的泡沫塑料、颗粒或粉末。塑料暴露于潮湿条件一定时间,可用于塑料间的相互比较。测定扩散系数的试验不适用于所有塑料。方法2不适用于浸入沸水中后不能保持形状的塑料(见6.4)。
本标准规定了用石英膨胀计测定塑料在-30℃~30℃线膨胀系数的方法。本标准适用于使用石英膨胀计对线膨胀系数大于1×10<上标-6>℃<上标-1>的塑料材料的线膨胀系数进行测定。本标准不适用于线膨胀系数很低(小于1×10<上标-6>℃<上标-1>)的材料。对于低膨胀系数的材料,建议使用干涉计或电容技术。
本文件规定了塑料薄膜与薄片水蒸气透过性能的两种杯式测定方法——增重法和减重法。本文件适用于塑料薄膜与薄片的水蒸气透过性能测定。纸张、无纺布、人造革等材料的水蒸气透过性能测定可参照使用。
本文件规定了在压差条件下,测定塑料薄膜和薄片以及多层结构材料的气体透过性的两种试验方法——压力传感器法和气相色谱法。本文件适用于塑料薄膜和薄片气体透过性的测定,其他材料的气体透过性测定可参照使用。
本文件规定了在等压条件下,测定塑料薄膜、薄片、共挤材料、塑料涂覆材料和层压板等材料的气体透过性的两种试验方法——库仑传感器法和气相色谱法。本文件适用于塑料薄膜和薄片气体透过性的测定,其他材料的气体透过性测定可参照使用。
GB/T 1040的本部分规定了在规定条件下测定塑料和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一般原则,并规定了几种不同形状的试样以用于不同类型的材料,这些材料在本标准的其他部分予以详述。本方法用于研究试样的拉伸性能及规定条件下测定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和其他方面的拉伸应力/应变关系。本方法适用于下列材料:——硬质和半硬质(见3.12和3.13)热塑性模塑、挤塑和浇铸材料,除未填充类型外还包括填充的和增强的混合料,硬质和半硬质热塑性片材和薄膜;——硬质和半硬质热固性模塑材料,包括填充的和增强的复合材料,硬质和半硬质热固性板材,包括层压板;——混入单向或无定向增强材料的纤维增强热固性和热塑性复合材料,这些增强材料如毡、织物、无捻粗纱、短切原丝、混杂纤维增强材料、无捻粗纱和碾碎纤维等;预浸渍材料制成的片材(预浸料坯);——热致液晶聚合物。鉴于ISO 1926,本方法一般不适用于硬质泡沫材料或含微孔材料的夹层结构材料。
本文件在GB/T 1040.1的基础上规定了用于测定模塑和挤塑材料拉伸性能的试验条件。本文件适用于下述材料:——硬质和半硬质的热塑性模塑、挤塑和铸塑材料,包括经填充和增强的复合材料,增强填充材料如短纤维、细棒、小薄片和细粒料,不包括纺织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见GB/T 1040.4和GB/T 1040.5)。“硬质塑料”和“半硬质塑料”的定义见GB/T 1040.1—2018中第3章;——硬质和半硬质的热固性模塑和铸塑材料,包括填充和增强的复合材料,但纺织纤维增强材料(见GB/T 1040.4和GB/T 1040.5)除外;——热致液晶聚合物。本文件不适用于硬质微孔材料或含有微孔材料夹层结构的材料,见GB/T 9641。本文件不适用于厚度小于1 mm的柔性薄膜和片材,见GB/T 1040.3。本文件所用的试样既可模塑成规定尺寸,也可由注塑和压塑的板材经机加工、切割或冲压而成。优选多用途试样(见GB/T 37426)。
1.1 GB/T 1040 的本部分在第 1 部分基础上规定了测定厚度小于 1mm 的塑料薄膜或薄片拉伸性能 的试验条件。 1.2 见 GB/T 1040.1-2006 中的 1.2 。 1.3 本部分通常不适用于测定以下材料的拉伸性能: a)泡沫塑料; b)纺织纤维增强塑料。 1.4 见 GB/T1040.1-2006 中的 1.5 。
1.1 GB/T 1040的本部分在第1部分基础上,规定了测定各向同性和正交各向异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试验条件。 对单向增强复合材料的规定见GB/T 1040的第5部分。 1.2 见GB/T 1040.1-2006 中的1.2 1.3 本部分适用于下列材料: ——混入非单向增强材料的纤维增强热固性和热塑性复合材料,所用的非单向增强材料如毡片、机织物、无捻粗纱织物、短切原丝及上述增强材料的组合物、混杂纤维、无捻粗纱、短切或磨碎纤维或预浸渍材料(预浸料)等(对于直接注塑试样,见GB/T 1040.2-2006 中的1A 型试样); ——带有单向增强材料的上述材料复合制品和用单向层压片材构成的多向增强材料,所提供的层压片材应是匀称的; ——由这些材料制作的成品。 涉及到的增强纤维包括玻璃纤维、碳纤维、聚芳酰胺纤维或其他类似纤维。 1.4 本部分应使用按ISO 1368 或其他等效方法制作的试板或从带有合适平面的成品或半成品经机加工制成的试样。 1.5 见GB/T 1040.1-2006 中的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