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官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实验室 > 化工实验室 > 油墨

水性油墨检测

发布日期: 2025-04-08 13:38:43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8日 13:40

水性油墨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

点 击 解 答  

水性油墨检测:核心检测项目与方法解析

水性油墨因其环保、低毒、低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特性,逐渐替代传统溶剂型油墨,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儿童玩具、出版物印刷等领域。为确保其质量、安全性和适用性,需通过严格的检测流程。以下是水性油墨检测的核心项目及详细解析。

一、物理性能检测

  1. 粘度

    • 检测方法:旋转粘度计(如Brookfield粘度计)。
    • 意义:粘度直接影响印刷流畅性和转移性。过高导致印刷困难,过低则影响遮盖力。
    • 标准范围:一般控制在20-200 mPa·s(具体因印刷设备而异)。
  2. pH值

    • 检测方法:pH计(25℃下测试)。
    • 意义:pH值影响油墨稳定性,通常需控制在8-9.5,避免酸性导致树脂析出或腐蚀设备。
  3. 细度(分散性)

    • 检测方法:刮板细度计(如Hegman细度计)。
    • 意义:颗粒细度≤15 μm可确保印刷图案清晰,防止堵版或色差。
  4. 密度

    • 检测方法:密度杯或电子密度计。
    • 意义:用于计算油墨用量和成本控制。

二、化学性能检测

  1. 重金属含量

    • 检测项目:铅(Pb)、镉(Cd)、汞(Hg)、六价铬(Cr⁶⁺)等。
    • 检测方法: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或原子吸收光谱。
    • 标准限值:需符合欧盟RoHS、EN 71-3(玩具安全)等法规,如铅≤90 mg/kg。
  2. 可迁移有害物质

    • 检测项目: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多环芳烃(PAHs)。
    • 检测方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 应用领域:食品接触材料(如GB 9685-2016)。
  3. 有害溶剂残留

    • 检测项目:甲醇、乙二醇、苯类溶剂等。
    • 检测方法:顶空气相色谱(HS-GC)。
    • 限值要求:如GB 38507-2020规定甲醇≤0.3%。

三、印刷适性检测

  1. 干燥时间

    • 检测方法:指触法或仪器测量(如红外干燥测试仪)。
    • 意义:影响印刷效率,需与生产速度匹配。
  2. 附着力

    • 检测方法:百格测试或胶带剥离试验(ASTM D3359)。
    • 标准:4B级以上(无脱落)为合格。
  3. 耐磨性

    • 检测方法:耐摩擦试验机(如RCA耐磨仪)。
    • 应用:包装材料需耐受运输摩擦。
  4. 光泽度

    • 检测方法:光泽度计(60°角测量)。
    • 意义:高光、哑光等效果需符合设计需求。

四、安全与环保检测

  1. VOC含量

    • 检测方法:气相色谱法(GB/T 38608-2020)。
    • 限值:水性油墨通常要求VOC≤5%。
  2. 甲醛释放量

    • 检测方法: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GB 18585-2001)。
    • 限值:≤50 mg/kg(儿童用品)。
  3. APEO(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 检测方法:液相色谱(HPLC)。
    • 法规限制:欧盟REACH法规禁用。

五、储存稳定性检测

  1. 高温/低温稳定性

    • 方法:40℃/7天或-10℃/24h后观察分层、沉淀。
    • 标准:无结块、流动性不变。
  2. 冻融循环测试

    • 方法:-20℃至25℃循环3次,检测粘度恢复性。

六、检测标准与法规

  • 标准:ISO 2846(四色印刷油墨)、ASTM D6419(水性油墨测试)。
  • 国内标准:GB/T 13217(油墨通用检测方法)、HJ 371-2018(环境标志产品要求)。
  • 行业要求:食品级油墨需通过FDA 21 CFR或GB 9685认证。

七、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 印刷堵版:细度不达标,需优化研磨工艺。
  • 干燥过慢:调整pH值或添加助溶剂。
  • 附着力差:检查基材预处理或更换树脂体系。

八、结论

水性油墨的检测需覆盖物理、化学、印刷性能及环保安全四大维度。企业应依据应用场景选择检测项目,并关注法规动态(如欧盟CPNP、中国新国标),以确保产品合规和市场准入。通过系统化检测,可提升油墨性能,降低退货风险,增强市场竞争力。

上一篇:荧光油墨检测下一篇:返回列表
以上是中析研究所水性油墨检测检测服务的相关介绍,如有其他检测需求可咨询在线工程师进行了解!

京ICP备15067471号-35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