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官网!
免费咨询热线
400-635-0567
细骨料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 |
点 击 解 答 ![]() |
颗粒级配分析(核心指标) 采用标准筛(4.75mm、2.36mm、1.18mm、600μm、300μm、150μm)进行筛分试验,计算各粒径区间的累计筛余百分比。级配不良易导致混凝土离析、泌水,需关注2.36mm和0.6mm筛孔通过率。
含泥量与泥块含量
氯离子含量 硝酸银滴定法(GB/T 14684)或电位滴定法测定,尤其海砂需严格控制(钢筋混凝土用砂氯离子含量≤0.03%),防止钢筋锈蚀。
碱活性检验 X射线衍射法鉴定砂中活性SiO₂成分,化学法(砂浆棒法)评估碱-硅酸反应膨胀率。活性骨料需采取掺合料抑制措施。
有机物质检测 比色法对比砂样与标准溶液颜色,深于标准色时需进行混凝土强度对比试验,避免有机酸影响水泥水化。
坚固性试验 硫酸钠溶液浸泡-烘干循环5次,测定质量损失率。机制砂需检测,Ⅰ类砂质量损失≤6%。
亚甲蓝MB值(机制砂专属) 测定吸附染料的量,判断石粉中粘土成分含量。MB值>1.4时需降低石粉含量或采取外加剂改性措施。
常规工程应按每400m³或600吨为一个检验批,重要结构加密至200吨/批。建议建立砂源质量档案,对新进料场进行全项检测,日常以颗粒级配、含泥量、MB值为监控。发现细度模数变化超过0.2时,应及时调整配合比参数。
通过系统的检测数据,可有效预判混凝土坍落度经时损失、早期开裂等质量问题。例如:当砂的细度模数从2.6升高至3.0时,需增加胶凝材料用量5%-8%以保持相同工作性。现代检测技术如激光粒度分析仪的应用,可显著提升级配检测效率与精度。
结语:细骨料检测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第一道防线,科学选择检测项目并严格执行标准方法,能够从源头上消除质量隐患,保障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检测数据应结合工程实际进行动态分析,实现材料性能的优化配置。